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该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ued,1856—1939)在研究和治疗精神病的实践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该学说认为心理由意识和无意识(包括前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组成。在人的整个精神生活中,意识仅仅是位于表层的很少的一个部分。

潜意识才是人的行为的真正动力。

潜意识包括各种原始冲动、本能及出生后被压抑的种种欲望。它往往通过梦、语误、笔误、读误以及不随意动作表现出来。精神病是人的本能欲望尤其是“里比多”(性的驱力)被压抑的结果。

通过自由联想等精神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解除抵抗,使那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回复到意识经验中来,从而治愈精神病。该学说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

从婴幼儿的吸吮手指动作到人类高级的文学艺术创作,从日常的生活到重要的社会活动,无一例外。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弗洛伊德把它称为“里比多”(1ibido),并把“里比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2或13岁开始)。精神分析学说还将人格的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与生俱来,包括先天的本能和原始欲望,其唯一的目的是追求快乐。

自我由本我分出,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负责理智地调节自我、超我和外界三者的关系。超我是内化了的道德标准,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其主要职责是竭力限制本我的盲目冲动。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人格中这三个部分矛盾、冲突的结果。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开拓了以往正统心理学所忽视的潜意识领域,对其在行为及精神病因中的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是值得肯定的。

在弗洛伊德着作中,有大量儿童心理方面尤其关于儿童幻想的论述,这对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探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一学说所采用的是缺乏严格科学性的非实验方法,所得结论无法加以验证。

这一点经常受到学术界的批评。尤其是这一学说试图用生物学化的泛性论观点来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对此,必须扬弃和批判。

为您推荐

悲剧从音乐精神中的诞生

悲剧从音乐精神中的诞生 : 戏剧理论著作。弗·威廉·尼采著。全书用希腊的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表示两种相反的艺术倾向或人类的两种基本心理经验:日神的特点是讲求节度、透过静观人世的虚妄和命运的机诈,寻求..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出版时间:1992-11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 又名《〈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导论》,理论语言学专著。W.V.洪堡特著。1836年出版于德国。法译文见巴黎Seuil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Introduction..

时代精神

出版时间:1985-10 时代精神 : 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决定历史发展方向,推动历史前进的思想和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时代精神就是一定历史时期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思想和革命精神,是广..

《二十世纪艺术精神》

《文化精神与小说观念》

《文化精神与小说观念》:副名:中西小说观念比较。白海珍等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版。15万字。从中西文化精神的角度考察中西小说,从中西小说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精神。共8章。第一章比较中西小说的神话意识,第二章比..

《中国精神文明》

《中国精神文明》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罗马尼亚语广播专题节目。创办于1984年。以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为宗旨。在节目开办以后6年多的时间里,介绍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传统美德、历代志士..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精神》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精神》:田仲济着。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6月版。10万字。包括11篇论文。分3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