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期待视野

阅读的期待视野:

这是阅读过程中制约发生和效果的重要概念。

接受理论中一条重要原则是“视野融合”(Horizontvers chmelzung,也译作“视界融合”,“地平线形式”),即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本文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期待视野的内容包括对形式的期待和对内容的期待,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甚至每个人的期待视野内容都不同。

对于读者来说,当他打开一本书时总怀有某种或确定或朦胧的期待,期待阅读结束之际能给予充分的满足;对于作者来说,就必须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包括审美趣味和接受水平,如姚斯所说,作者必须“唤醒以往阅读的记忆,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随之开始唤起‘中间与终结’的期待”。这样,读者就成了未参预创作的作者。

但是作者不是简单地低级地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融合”的过程就是读者原初的期待由满足到更新,再到突破,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伊瑟尔曾说“文学的本文也是这样,我们只能想见本文中没有的东西;本文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只有没有写出的部分才给我们想见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本文中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阅读过程的现象学研究》)因此“融合”不是重合,是有距离的“融合”,作者如何恰到好处有效地控制这种距离,使读者不致于一眼看清本文意义,在瞬间中满足期待,导致阅读的消极性和疲软现象;又不致于隔雾看花,朦胧难辨,反复阅读仍不得其解,最终丧失阅读的耐心,导致期待感的失落。

少儿读者的阅读期待内容一般具有形式化和模式化的特征,比如对纯洁、善良的向往,对英雄圣者的崇拜,对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的理想化和幻想的期待,构成了他们最基本的内容。

尽管少儿读者的期待视野已经形成,但总的来说尚处于期待视野最初的培养发展过程之中,缺乏成人读者期待视野里的历史传统因素和个人化因素。因此作者的“融合”至多由满足到更新,适度的陌生化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如果像对待成人读者一样对待他们,突破阅读期待视野,这会使心智尚未成熟、社会历史知识积累极为薄弱的少儿读者失去阅读的信心而拒绝接受文学本文。

为您推荐

《文学阅读的多维视野》

《文学阅读的多维视野》:林树明着。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版。12万字。从读者接受理论入手,在社会、历史、哲学、心理学与符号学的广阔背景中,对文学的各个方面加以阐述。铺陈不同时代阅读理论的变迁,有深层理论的开拓,..

《星期二大视野》

《星期二大视野》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节目》中的一个栏目。1992年元月开播。主要报道理论信息,剖析社会现象,传播社科知识,交流实践经验,及时报道理论动态和理论研究中有价值的新见解和新观..

今天等不到我所期待的梦幻 [阿拉伯]韩莎

出版时间:2009-12 今天等不到我所期待的梦幻 [阿拉伯]韩莎 : 今天等不到我所期待的梦幻: 我灵魂中的伤口又燃烧起来。 在云雾弥漫的深邃的天空中, 明亮又纯洁的新星将陨星替代。 可是替代萨赫尔的却是一片虚..

延迟试期待苏辙

期待视界

期待视界 : 又称“期待视野”,接受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德国的姚斯提出,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在阅读活动中,与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相对的是接受对象..

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在读者将作者所提供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发展的可能性加以“整合”的过程中,期待视野起着很大作用。作家的创作改变着读者的“期待视野”,读者..

阅读的期待视野

阅读的期待视野:这是阅读过程中制约发生和效果的重要概念。接受理论中一条重要原则是“视野融合”(Horizontvers chmelzung,也译作“视界融合”,“地平线形式”),即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本文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