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人仿效乐府民歌创作的诗歌。
由于曹操父子的提倡,邺中一些文士勇于接受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用五言句,用叙事体和浅俗的语言从事创作。如辛延年的《羽林郎》、曹操的《薤露歌》、曹植的《名都篇》、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等。这些诗歌深刻地反映了里巷歌谣对文人创作的巨大影响,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指文人仿效乐府民歌创作的诗歌。
由于曹操父子的提倡,邺中一些文士勇于接受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用五言句,用叙事体和浅俗的语言从事创作。如辛延年的《羽林郎》、曹操的《薤露歌》、曹植的《名都篇》、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等。这些诗歌深刻地反映了里巷歌谣对文人创作的巨大影响,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汉魏六朝乐府诗研究书目提要:提要目录。王运熙撰。共辑48种有关乐府书籍的提要。分4类:(1)正史及政书乐志类;(2)歌辞之编集、选录、注释;(3)乐府研究专着;(4)一部分论述乐府之着作。每书着录版本、内容等,并评论其得失,揭示..
乐府指迷:词论专着。①南宋沈义父撰。1卷。义父字伯时。吴江(今属江苏)人。嘉熙元年(1237)以赋领乡荐。宋亡后隐居不仕。首段《论词四标准》为总论,其余计28则。论词以周邦彦为宗,强调协律、雅正、含蓄、柔婉。今传《乐..
乐府诗集:宋前乐章歌谣总集。100卷。南宋郭茂倩编。茂倩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生平事迹不详。是集辑录汉魏至隋唐乐府诗,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多为优秀的民歌或文人..
《乐府补题》:中国南宋遗民词选。不著编者名氏。从辑录词作内容考察,辑录者当是宋室遗民。此书选录共37首,作词者有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赵汝钠、张炎、陈恕可、唐珏、仇远等..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