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诗

    回旋诗 : 回旋诗是一种格式固定的法国诗体,其最常见的格式是:全诗共13行,分为3个诗节(5行,3行,5行);每行含8或10个音节;全诗只用两个尾韵;第二、第三节末两次加用叠句,叠句即是全诗首行第一词,或第一词组的重复,叠句末尾韵不计入全诗韵式。因此若把两行叠句也计算在内,则全诗共有15行。若以a,b代表两个尾韵,以R代表叠句。那么回旋诗的这一最常见格式便可表示如下:
aabba  aabR  aabbaR
克莱瓦·马罗在16世纪初所写的回旋诗,即采用上述格式。回旋诗在16世纪头30年间已开始衰落,到了16世纪中叶就消亡了。到了17世纪初,法国的一些讲求格律的诗人,特别是凡桑·瓦蒂尔,又重新采用回旋体。到了17世纪晚期和整个18世纪,回旋体的采用再度减少。后来,一些浪漫主义诗人又重新把回旋诗当做一种时髦而采用;尤其突出的是缪塞,他对回旋诗的传统韵式作了一些改变。后来,泰奥多尔·德·邦维尔及莫里斯·罗利纳也采用了这种诗歌形式。
在英国,回旋诗早在18世纪后期便偶有所见,但直到19世纪末才盛行起来。当时的斯温伯恩、多布森等诗人都对这种诗体感兴趣;他们采用了法国回旋诗体创作出英语的回旋诗。然而,英国回旋诗的主题一般都比较严肃。
在德国,回旋诗是以韦克尔林、格茨、菲沙尔特等诗人的创作为开端而发展起来的。
写好一首回旋诗,需要作者具有构造自然回复的叠句的特殊技巧,这类叠句往往带有一语双关,或是含义朦胧的妙趣。

为您推荐

黑人诗歌

黑人诗歌 : 该术语及其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初同“黑人权力”“黑人民族主义”“黑人艺术运动”等口号一起流行起来的。产生这些口号的前提是“泛非主义”这种针对西方文化而提出的信念,它认为非洲及..

和音

和音 : 该术语在广义上指声音和意义的优美组合;在狭义上则有两种定义。即(1)与元音谐音(参见“元音谐音”条)相反,指词或音节中的辅音全部或部分相同,如pressed-past, shadow-meadow。关于只在元音..

回声诗句;回声诗歌

回声诗句;回声诗歌 : 该术语系指一行诗句或者由这种诗句组成的诗歌,其中像回声一样重复最后一个音节,借以作出回答或评论,经常具有双关的意义。例如: Qu’est-adu monde la chose la plus   infam..

结构主义

荷兰诗歌

荷兰诗歌 : 荷兰诗歌最早的杰作是12世纪后半叶,佛兰德诗人亨德里克·范·费尔德克的作品。在此之前,没有出现用荷兰语写作的诗歌,可能是由于拉丁语在封建朝廷和教会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拉丁语的这..

和歌;短歌

和歌;短歌 : 又称倭歌(waka)或歌(uta),为日本一种抒情诗体,由31个音节组成,依五、七、五、七、七音节的顺序排列。和歌大约起源于7世纪,并延续至今,可视为日本的古典诗体。和歌盛行于宫廷达数世纪之..

辅音韵

辅音韵 : 该术语是一体主义诗歌的倡导者茹尔·罗曼(原名路易·法里古勒,1885—1972)在与友人乔治·舍奈维埃尔讨论一种新的做诗技巧时所使用的。J·伊蒂埃把这种新的技巧称做“古典—现代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