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诗;双行体

    双行诗;双行体 : 一种由两个诗行构成的诗体,通常押韵。自押韵诗出现以来,双行体一直就是西方诗歌的一种主要结构单位。它可在长诗中作为一种诗节形式,也可作为诗节中的一个构成部分,或者直接构成一首诗——双行诗。由两行抑扬格五音步构成的双行体,即所谓的“英雄双行体”(见“英雄双行体”)是英语诗歌中最重要的一种诗体。英雄双行体在德莱顿和蒲柏的手中变得十分完美,句法和思想均妥贴地镶嵌进它的音韵格式之中。双行体就以这种形式统治了整个新古典主义时代。虽然英雄双行体一般与18世纪的大师们有着密切关系,但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诗体,乔叟在《贞节妇人的传说》及《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使用过,马洛、查普曼以及伊丽莎白时代的其他诗人使用过,多恩也使用过。多恩的任意跨行法达到了与蒲柏和德莱顿全然不同的效果。
抑扬格四音步或八音节双行体(见“八音节诗行”)在英语诗歌历史上比较著名。弥尔顿的一些短诗、马韦尔的《致羞涩的情人》、柯尔律治的《克里斯特贝尔》都采用了这种诗体。塞缪尔·勃特勒的四节拍双行体讽刺叙事诗《赫迪布拉斯》,形成了一种独立类型,被称为“赫迪布拉斯双行体”。并非所有的英语双行体都使用规则的诗行长度。乔治·赫伯特和罗伯特·布朗宁等人对双行体有所创新,诗行长度不规则:
With their triumphs and their glories and the rest.
Love is best!
他们带着胜利、荣耀及其他。
爱最光华!

(布朗宁《废墟中的爱》)


押韵的亚历山大格双行体,是法国叙事诗和戏剧诗的主要形式(见“亚历山大格”),在古典大师(高乃依、莫里哀、拉辛、拉·封丹)的手中,亚历山大格双行体的诗行末尾标有段落符号,自身相对是完备的,但浪漫主义的诗人却更多地使用跨行。在法国的影响下,亚历山大格成了17和18世纪德国和丹麦叙事诗及戏剧诗的主要韵律形式。在此期间,德国本民族的四音步双行体,一直被冷落;歌德和席勒后来复兴了这种形式。
虽然双行体是构成长诗的重要的诗节形式之一,但它作为更复杂的诗节形式的结构成分的功能也很重要。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主要的诗节形式——意大利八行体和皇家韵诗(见该条)——均以双行体结尾,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得出一个正式的结论、总结或者给出一个警句式的评论。双行体固有的简洁性不仅在这些诗节中,而且在自成一体的警句式双行体,以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见“十四行诗”)中都显而易见。
作为戏剧诗的一个结构单位,双行体出现在法国古典戏剧、更早的德国和丹麦戏剧和英国王政复辟时期的“英雄剧”中。双行体在伊丽莎白女王—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戏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标准的无韵诗交相辉映,它主要用在一幕的结尾或戏剧情节的高潮处。使用双行体的相对频率,是确定莎士比亚剧本写作先后顺序的主要途径,因为随着莎士比亚写作技巧的成熟,他倾向于放弃双行体。
在法语中,“双行体”这个术语有时具有诗节的含义,如在方形双行体中,一个诗节由8个8音节诗行组成。水手号子(Shanty,Chanty) 见“海上号子”。

为您推荐

史诗

史诗 : 在古希腊的英雄时代,史诗吟唱者及其门徒和模仿者具有超群的记忆力和洞察力。事实上,作为民间有关诸神和英雄的传统故事的讲述者和整理者,他们被看成能够凭借特殊的灵感而超越感官的局限(据..

抒情诗

抒情诗 : 该术语表示诗歌的一大类型,另外两大类型是叙事诗和戏剧诗。尽管人们对这种分类方式和二者的区别还有异议,但似乎可以说抒情诗最清楚地保持着诗的成分。这些成分起源于音乐的表现方式——..

诗学概念

诗学概念 : 诗学这一术语传统上是指系统的诗歌理论或学说,它对诗歌及其分支给以定义界说,说明各种诗歌形式及其写作技巧,阐述诗歌创作应当遵从的法则,从而使它与其他艺术创作活动区别开来。这个术..

双关

诗人的癫狂

诗人的癫狂 : 苏格拉底在《斐德罗斯篇》中认为诗人秉性有癫狂的特质,而且它是诗歌创作成功的条件。他还把诗人与批评家描述为易于狂放冲动的人,因此不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用字遣词。亚里士多德在《..

诗歌竞赛

诗歌竞赛 : 这个术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1)指诗歌中的辩论,辩论一般是由作者设想出来的,有时也指以辩论为主要内容的诗歌;(2)指诗人之间举行的实际的赛诗活动。第一种竞赛的最早范例可见于古希腊的..

诗歌结尾

诗歌结尾 : 这个术语在广义上是指诗歌的结尾方式或指其结尾部分的特征。这个术语更具体的意义是指诗歌结尾所产生的终结全篇、解决问题、归复平衡的效果。在后一种意义上,诗歌结尾是一个不分时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