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法

    拟人法 : 一种修辞法,将生命赋予一般事物或抽象概念。这是从荷马以来欧洲诗歌的一个特色。韦伯斯特从心理学及修辞学的角度,把拟人法描述为“一种掌握事物的方式,用以抓住惊人的、难以控制与独立自主的事物”。从诗歌的创作效果看来,它具有艺术上的独特意义。埃斯库罗斯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以拟人的手法描写“能量”与“威力”,使之与神话中的诸神形象相比不仅毫不逊色,甚至有胜过诸神形象之处。当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当理性认识取代原始的想象之时,拟人化的表达也就取代了神话中的形象。赞同这一理论的有卡西耶、康福德等。早在古希腊时代,斯多葛学派的学说中就对这种理论有所阐述,认为以拟人形象表现的抽象事物体现了一种超凡的力量。
在早期基督教和中世纪时代,拟人化的发展与讽喻的兴起有密切的联系,这方面的例子有普鲁登蒂乌斯的《亡灵审问所》《玫瑰传奇》《农夫皮尔斯》等作品。文艺复兴时期,拟人化对神话诗歌与浪漫诗歌的混合发展,也具有几乎同样重要的意义,波利齐亚诺和斯宾塞的作品就是这样。正如在阿里奥斯托对战争的描写和斯宾塞在《变化诗章》中所描述的一样,拟人手法所追求的是神话形象的力量与作用。
18世纪时,拟人手法大大丧失了其情感和准神话的感染力,诗歌创作转而倾向于自然神论哲学暧昧的神人同形同性观念。虽然在许多关于自然的诗歌中,拟人化所表现的事物已经变得与抽象事物相差无几,这种手法的运用却还是有增无减。19世纪时,象征主义诗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拟人化这种手法的使用,因为这一手法的特征是理性因素,与象征主义相悖。但是后来英国诗人奥登(1907—1973)仍采用过这种理性拟人化手法,如他的《在亨利·詹姆士墓前》一诗;威尔士诗人迪兰·托马斯(1919—1953)也采用过这种更接近于神话的拟人形式,如他的《绿色管道中驱赶鲜花的力量》一诗。

为您推荐

缪斯

缪斯 : 系希腊神话中统司诗歌与艺术的九位女神之一;在传统上,诗人们向她祈求灵感。荷马在《伊利昂纪》开首的章节中就唱道:“女神啊!请歌颂珀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神威。”神话中的缪斯是天神宙斯和..

明喻

明喻 : 指一件事物以另一件事物作比喻,由“像”或“如”等词清楚地表示出来。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里指出,一个好的明喻“可以带来鲜明的效果”。但是他本人却比较喜欢隐喻,因为明喻比较长,吸引..

美学距离

美学距离 : 从实质上说,“美学距离”这个术语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而不是物理学上的时间或空间概念。美学距离是指鉴赏者在排除了个人好恶或实用因素的条件下,对待艺术品的态度或立场。例如,一位..

美国诗歌

美术与诗歌

美术与诗歌 : 美学批评最富妙趣的成果就是探讨诗歌与美术相互关系的专题论文,诗化艺术理论以及有关这方面的传记和个人杂谈。本文所使用的“美术”这一术语,是指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即许多美学..

民谣

民谣 : 传统的民谣,是在文盲或半文盲的群众中,经口头流传而保存下来的一种短小的叙事诗歌。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收集有这种类型的叙事诗歌——民谣。各国的民谣尽管有着各自的显著特色,但它们也存在一..

南非诗歌

南非诗歌 : 一、阿非利加语诗歌 阿非利加语是一种南非语言,从17世纪荷兰语发展而来,并成为南非的官方语言之一。阿非利加语最初以文字形式出现时,多用于欧洲文学的译著出版物,例如英国作家司各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