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

1925年在“五四”新文化思潮影响下,恢复了停办已久的“美专”,并增加声乐、戏剧两系,学校定名为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戏剧系由赵太侔、余上沅分任主任和教授。刚从美国学习戏剧归来的赵太侔、余上沅本拟建立北京艺术剧院,志在创建“国剧”,开展“国剧运动”。他们的主张遭到进步学生的反对,掀起学潮。在他们离开学校后,该系学生左明、章泯等曾发起组织五五剧社,社章宣称要以“研究戏剧艺术以促进新社会”为宗旨,一年内曾举行四次演出,并在《世界日报》出版《戏剧画报》约一百期。

此后该系改由熊佛西任主任兼教授。1927年6月,北洋军阀张作霖政府,改“北京艺专”为北京师大学堂美术专门部后,撤销戏剧系。

1928年6月,北洋军阀政府倒台,国民革命军光复北平。7月,国民政府决定北平各国立大专学校合组成国立中华大学。

9月,又改称国立北平大学,下设艺术学院等十一个学院,恢复戏剧系,并由中专改为大专建制,仍由熊佛西任主任。戏剧系以“培养戏剧领导人才,理论实践并重,学生要一专多能”为宗旨。根据这一教学方针,采用学分制,由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需要自由选学各年级开设的课程,并可选修外系课程。戏剧系在教学中重视实践,先后举行了近十次公演,演出了丁西林的《压迫》、《一只马蜂》,田汉的《获虎之夜》,熊佛西的《一片爱国心》,《醉了》等。

先后在戏剧系任教的有熊佛西、陈治策、余上沅、徐凌霄及英藉戏剧家泰丽林(Tarlor)等。1933年7月,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改建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后,戏剧系奉令停办。该系在开办八年时间里,培养的学生日后活跃在剧坛的有章泯、张寒晖、贺孟斧、张季纯、王瑞麟、王家齐、刘静沅、肖昆(女)等。

为您推荐

关于平剧改革和论争

关于平剧改革和论争:在延安,1939年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曾成立平剧研究团,尝试平剧改革。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当年10月,又成立了延安平剧研究院,专门研究和从事平剧改革工作。1943年春,中共中央文委发出指..

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即上海剧团联合会)

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即上海剧团联合会):1928年后,上海话剧演出频繁,各戏剧团体的联系密切,共同提出组织起来以统一行动的要求。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由此于1929年年底组成。参加联合会的团体有上海戏剧协社、南国社、辛酉剧..

湖南劳工会女工新剧组

湖南劳工会女工新剧组:1921年组建于湖南长沙。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领导。主要负责人庞人铨。女工新剧组演出的剧本,为庞人铨1921年所编撰,有描写军工群众反对军阀战争、反对资本家剥削和渴望改革社会的《人道之..

对《野玫瑰》的批评

艺术剧社

艺术剧社:亦称上海艺术剧社。1929年秋成立于上海。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直接领导的第一个话剧组织。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革命的文艺青年聚集上海,要求组织剧社以开展无产阶级戏剧运动。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左翼文..

上海戏剧协杜

上海戏剧协杜:1921年冬成立于上海。负责人应云卫、谷剑尘等。主要成员有来自银行、报社、学校、商业各界的陈宪谟、孟君谋、钱剑秋、王毓清、王毓静等。稍后,汪优游、欧阳予倩、顾仲彝、洪深等相继加入。它以实践民众戏..

讽刺戏剧的兴盛

讽刺戏剧的兴盛: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政治讽刺诗和讽刺小说兴盛的同时,国统区掀起了创作和演出讽刺剧的热潮。这些讽刺剧深刻地揭露了国统区政治的黑暗腐败,社会的动荡混乱,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陈白尘的三幕话剧《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