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诗家直说》。
明代谢榛作。谢榛号四溟山人,因以名书。
4卷。论诗主张师法盛唐李杜十四家。讲究格调,提出“文以气格为主,繁简勿论”。强调“文随世变”、“直写性情”。
重视意境的创造。认为情与景是诗的两大要素,指出“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认为诗的语言应以质朴、自然为上,“意随笔生,不假布置”。该书虽崇尚有唐,倡导复古,但与李梦龙、王世贞的观点略有不同,且书中多有卓见之语,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仍有一定地位。
又名《诗家直说》。
明代谢榛作。谢榛号四溟山人,因以名书。
4卷。论诗主张师法盛唐李杜十四家。讲究格调,提出“文以气格为主,繁简勿论”。强调“文随世变”、“直写性情”。
重视意境的创造。认为情与景是诗的两大要素,指出“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认为诗的语言应以质朴、自然为上,“意随笔生,不假布置”。该书虽崇尚有唐,倡导复古,但与李梦龙、王世贞的观点略有不同,且书中多有卓见之语,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仍有一定地位。
诗有四种高妙:指诗歌创作所达到的四种最高境界。语出中国南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姜夔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姜夔对这四种高妙均有解释;“碍而实通,曰理高妙。”此指情理。..
托尔斯泰和无产阶级斗争:文艺论文。列宁写于1910年12月。中文版《列宁全集》收入第16卷。本文主要论述托尔斯泰的学说与无产阶级斗争的关系。指出,托尔斯泰的观点与无产阶级的生活、工作和斗争是矛盾的,他的学说反映的是..
诗六义:中国古代关于诗歌体裁和表现方法的分类:即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之三体,“赋、比、兴”为诗之三法。把诗分为“风、雅、颂、赋、比、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周礼·春官》中记载..
熟参:宋代严羽论诗术语。语出《沧浪诗话·诗辨》:“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严羽所谓“熟参”,即广见多识..
《抒情歌谣集》1815年版序: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着。是作者在1815年,为自己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作的序言。在文中,华兹华斯提出与古典主义不同的诗歌创作原则,奠定了“湖畔派”诗人的美学纲领。他认为写诗应具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