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文学网!
穆索尔斯基(^EbMHaXMaFENGO^QHEFHRG],1839—1881):俄国作曲家。“强力集团”乐派主要成员之一。主张音乐要表现人民的精神面貌。作品富于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性、独创性,注意心理性格刻画,对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有重要贡献。主要作有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霍宛斯基党人之叛乱》,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展览会中的图画》,歌曲《跳蚤之歌》、《卡斯特里特》等。
帕格尼尼(NiccolòPaganini,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被誉为“小提琴之王”。7岁学琴,13岁公开演奏自己的作品,后足迹遍及欧洲。演奏风格热烈奔放,善于发挥乐器特性即兴表演。首创多种小提琴演奏技法,丰富了乐器表现力。作有24首小提琴随..
汉斯力克(EduardHanslick,1825—1904):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曾在维也纳大学讲授音乐史、音乐美学。认为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音乐不能表现音乐之外的东西,否定音乐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对近代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有直接影响。著有《论音乐的..
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印象乐派奠基人之一。前期作品有浪漫乐派特点。后力图打破旧传统,在印象画派和象征派诗歌启示下,开创了音乐中的印象派。特点是多以感觉中的主观印象来表现自然景物题材,运用各种音乐..
格林卡(^GmJGKcNJSENGOnKGSRJ,1804—1857):俄国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开创者。曾到西欧各国游学。创作风格富于民族性,代表作歌剧《伊凡·苏萨宁》被称为俄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此外还有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卡玛林斯卡雅..
圣B桑(CamilleSaintBSa氝ns,1835—1921):法国作曲家。坚持古典传统,创作上具有华丽、均衡、简洁等特点。作品很多,主要有歌剧《参孙与大利拉》,交响诗《费顿》、《奥姆法尔的纺车》,组曲《动物狂欢节》等。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