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腔
梆子腔:戏曲声腔。以硬木梆子按节拍而得名。源流诸说不一:一说渊于明代的“西秦腔”。一说渊于陕西、甘肃民歌。尚有其他说法。腔调大都高亢激越。包括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
徽剧:戏曲剧种。曾流行于南方各省。形成于安徽徽州、池州、太平一带。多方吸收明末清初流行的戏曲艺术发展而成。主要腔调为吹腔、拨子、二簧。擅长演历史题材的大戏。清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有深远的影响。到..
高腔:戏曲声腔。明代以来,由弋阳腔、青阳腔同各地戏曲结合而成。基本特点是声调高亢,后台帮腔,只用打击乐,不用管弦乐伴奏。但有些剧种已有较大变化。如近数十年来,57川剧、湘剧等高腔加入管弦乐伴奏的现象较为普遍。..
地方戏: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的戏曲剧种的通称。所有剧种的最初形态都是地方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某些剧种取得了流行全国(如京剧)的优势地位。地方戏兴起于民间,开始时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简单,生活气息很浓。在流..
绍剧:又称“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明末形成于绍兴一带。剧目来自秦腔、昆腔等。主要腔调“二凡”源于西秦腔,“三五七”与徽剧吹腔相近。武功来自目连戏和民间武术。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北梆子: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和北京、天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清乾隆年间,山西蒲州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曾有京梆子、直隶梆子之称。1952年定名河北梆子。以梆子按节拍,音调高亢,善于表现慷慨悲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