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调度派
场面调度派:又称“长镜头派”。与蒙太奇派相对立的电影学派。理论基础是法国安德烈·巴赞的照相本体论。主张用深焦距透镜来拍摄长镜头。要求影片作者避免对观众进行引导或强迫,应让观众自由解释影片的内容。强调演员的自主作用和即兴表演。主张电影应成为没有艺术的艺术。23
蒙太奇派:与场面调度派相对的电影学派。代表人物是爱森斯坦。主张多用短镜头,充分利用蒙太奇手段表现艺术家的匠心,引导观众接受制片者对现实事件的解释。常忽视演员的独立作用,并认为一部影片的创作是在剪接台上完成的。..
绘画电影:又称“绘画造型电影”。源于对电影的绘画本性的理解而出现的电影样式。尤指注重雕塑性或绘画性造型的电影。倡导者主张把电影看作一块巨幅的画布,由画家(导演或编剧)在上面用豪迈的笔触绘出自己叙事诗式的构思。..
长镜头理论: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的和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一种电影理论。基本原理是:一个单独镜头所连续拍摄下来的事件,由于没有破坏事件发生、发展中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无可怀疑的真实性。观众面对这..
小说电影:在传统戏剧式结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艺术散文因素,从而使戏剧性与叙事性获得较好结合的电影样式。特点是在反映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同时,深入剖析人的活动和生活中极其纷繁复杂的各个方面,详尽地揭示人的内心状态。较..
思想电影:又称“思考电影”。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苏联电影中的一种创作主张。提倡者是罗姆、格布里罗维奇、尤特凯维奇等。认为电影作品应反映作者对时代的思考。银幕上不仅要表现事件,还要表现思想活动和思想进程本身。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