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电影

思想电影:又称“思考电影”。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苏联电影中的一种创作主张。提倡者是罗姆、格布里罗维奇、尤特凯维奇等。认为电影作品应反映作者对时代的思考。银幕上不仅要表现事件,还要表现思想活动和思想进程本身。影片的主人公应是“思考型的主人公”,他的思考是感染观众、启发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代表作有《普通的法西斯》、《列宁在波兰》、《列宁在巴黎》等。

为您推荐

成荫

成荫(1917—1986):中国电影导演、电影剧作家。江苏松江县人。导演代表作有《钢铁战士》、《南征北战》、《西安事变》等;编剧代表作有《钢铁战士》、《万水千山》(与孙谦合作)、《春城无处不飞花》(与海默合作)等。曾任北京电影52学院院..

传统电影

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对称。主要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戏剧电影”为主体的电影。基本特征是:情节结构多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运用“蒙太奇理论”的原则;正反面人物有较为严格的划分;往往代替观众作出思想结论,供观众自己思..

现代电影

现代电影:“传统电影”的对称。通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电影观念方面较之传统电影有所进展的电影。基本特征是:要求冲破舞台化情节结构的束缚,追求电影的抒情性、哲理性和思辩性;注重表现人物..

蔡楚生

韦尔托夫

韦尔托夫(Y.IMFaEN,1896—1954):苏联电影导演、剧作家、理论家、“电影眼睛派”创始人。认为摄影机就是眼睛。42否定艺术家虚构的权利,认为艺术的任务就是记录现实。代表作有《带摄影机的人》、《顿巴斯交响乐》等。..

巴赞

巴赞(AndréBazin,1918—1958):法国电影理论家。其理论核心是主张客观现实是电影的基本性质。推崇“长镜头”,反对蒙太奇理论。认为前者以其“真正的连贯性”更现实地再现情境,然后由观众自己阐释一个场面,而不是通过剪辑把导演的观点强加给观..

史东山

史东山(1902—1955):中国电影艺术家。浙江海宁县人。早期专攻绘画,曾任电影美工师。1924年开始导演生涯,主要作品有《杨花恨》、《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儿女英雄传》等,专著《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