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摩崖石刻造像

    巴中摩崖石刻造像 :

位于四川省巴中市。环城4龛原各为一石刻造像群,东、西、北3龛开凿年代以西龛为最早。现尚有隋大业五年(609)1龛。这3处石刻以唐代所开凿的为主体,曾盛极一时,但现仅存残破的龛壁,唯有南龛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和佛爷湾3处较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精美的石刻作品。南龛现存140余龛,其中130龛为唐代所开,其余为宋代以后所开,大小造像1800余身,30余处造像和装修题记。主要集中在神仙坡崖壁上,从上至下大致分为3层,大小龛错杂,密如蜂房。其中最大龛为103号毗卢舍那龛,高5米,坐佛通高4.45米;最小龛为72号双观音龛,30厘米×40厘米;造像最多龛为12号千佛龛。南龛石刻以观音造像为最多,除以胁侍出现在佛身边外,还大量以主尊和单身造像形式出现。这些观音形象,均表现为肌肤细腻丰满,体态婀娜多姿,容颜妩媚动人等女性体态特征。

此外,83号龛的三佛,袒左披袈裟及手印均与一般造像相反,如从镜中所见,三佛中的中佛为双头佛,尤为奇特。68、71、81号龛中的鬼子母佛(南龛唐碑中对诃梨帝母的称谓)刻成9个小孩簇拥着世俗服装的贵妇人席地而坐,116号龛的天王刻成脚穿草鞋等,均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在表现手法上,南龛石刻多用简练、概括的分层平面相叠来表现衣饰、头饰及璎珞等,并在平面施以精美多变的凹凸刻线以丰富表现效果。其中对佛、菩萨的面部采取大块面的处理手法,以减少阴影,对天王、力士及护法神等的身体各部分都用多块面、多细部的手法,使其肌肉紧绷,孔武有力。南龛的龛楣,以双层双檐建筑和山花蕉叶佛道帐为基本形式,满布图案装饰。除石刻造像外,南龛还存有20余座摩崖浮雕舍利塔。

另外,水宁寺造像也是巴中县保存较好的唐代摩崖造像。水宁寺,又名始宁寺,位于县城东南45千米处,已毁。现存11龛,126身造像,造像内容和题材与南龛相同,其中菩萨、胁侍弟子及飞天等形象刻画富有特色。

为您推荐

龙门造像题记➀

龙门造像题记:石刻名。龙门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分布在河南洛阳城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之际,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下至隋、唐、五代、北宋诸朝。其中..

石门摩崖➀

石门摩崖:石刻群。在陕西省汉中市以北褒谷石门隧道内与周围崖壁上。有东汉至清历代摩崖石刻百余品,其中尤以汉魏《鄐(chù)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杨淮杨弼表记》、《石门铭》等为主体的13种摩..

《四山摩崖选集》

《四山摩崖选集》:安旗编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9月版。1.6万字。山东邹县铁山、冈上、葛山、尖山四山摩崖石刻书法选集。四山由于摩崖规模空前,椎拓不易,传世拓本极少,故罕为人知。知者莫不惊其奇伟。本集所选拓片..

《镌字岩彝文摩崖释译》

北朝造像碑

北朝造像碑 : 中国北朝的宗教石刻。全形似碑,在其上开龛造像,多为佛教造像,少数与道教有关。并常铭刻造像缘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贯、官职等,有时还刻出供养人的形象。现存实物以北魏的最早,而以东魏和北齐之际与..

北朝石刻造像

北朝石刻造像 : 中国北朝石刻造像。题材以佛像和菩萨像为主,也有声闻、天王、力士等雕像。主要出土于今陕西、河北、山西、河南、 山东、 宁夏及四川等省区。它是当时佛教信徒所造的供养像,许多造像上铭刻有..

巴中摩崖造像

巴中摩崖造像 : 中国唐代佛教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四周。环城4龛原各为一石刻造像群,东、西、北3龛开凿年代以西龛为最早。现尚有隋大业五年(609)1龛。这 3处石刻以唐代所开凿的为主体,曾盛极一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