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美术

    表现主义美术 :

德国《狂飙》杂志的编辑H.瓦尔登1911年首次使用表现主义来称呼柏林的前卫派作家,不久被广泛采用。实际上,美术中最早的表现主义社团从1905年即已出现。


表现主义是个复杂的文艺流派,它的成员包括不同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都市文明不满,对机械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反感,同情工人阶级,反抗保守的传统艺术,要求艺术革新。他们从原始的农业社会、东方文明寻求精神安慰,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吸收营养。表现派的美术家们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主张不机械地模仿客观现实,要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其中有些人在社会的不平等和人类的灾难面前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紧迫感,刻画社会生活的黑暗面,描绘弱小的、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也有人故意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在艺术中寻求宁静和仁慈。不少表现主义艺术家在激烈和残酷的社会对抗前,表现出悲观和动摇,在作品中流露出伤感情调。


表现主义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悖逆。同时,它和德国历史上的民族传统有内在的联系,它承继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19世纪末,德国的一些哲学家、美学家的理论,曾经对表现主义运动起了推动作用。K.菲德勒提出了在文艺中创造个性的课题,认为形式产生于内容和主题,并且与内容和主题难以区分开。他还把艺术品的产生看作作者的内在需要。T.利普斯把前人提出的移情说加以新的解释和发展,认为审美快感的特征在于对象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从而为表现主义奠定了美学基础。W.沃林格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于满足各个时代人们心中所存在的心理需要。他说,“美术品可以是一种独立自由的有机体,和自然并存而在最终本质上又与自然毫不相干”;他还提出了艺术创造活动中“抽象的趋势”的学说,为抽象主义的理论寻找美学依据。


直接对表现主义产生影响的是挪威画家E.蒙克。他的作品引起一些年轻画家的极大兴趣。被称为表现主义先驱的是C.罗尔夫斯、L.科林特和E.诺尔德。接近表现主义画风,且十分狂热的还有法国画家M.de弗拉芒克。他们是从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影响走向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注意表现主观的内心感受,追求强烈的形式感。



《德累斯顿街道》(1908,基希纳)

第一个社团是桥社,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它的发起者和主要成员是E.L.基希纳、E.海克尔、K.施密特·罗特卢夫、O.米勒、M.佩希施泰因。这群年轻人凭着乐观主义的热情与改革社会和艺术的信念,试图建立把生活和创作融合在一起的社团。桥社的画家们早期主要画风景和裸体,用写生直接抒发感情。桥社虽于1913年因内部意见不一而解体,但对德国表现主义运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个社团是青骑士社。组织者是从慕尼黑分离派中分裂出来的、来自俄国的W.康定斯基。他于1909年成立了慕尼黑新美术家协会,不久又脱离该会,以与F.马尔克共同主办的刊物《青骑士》为据点,团结一批激进的青年艺术家,参加的有A.马尔克、H.坎彭东克、G.明特尔、P.克利和著名作曲家A.勋伯格。在青骑士社举办的展览会上陈列作品的,还有桥社的成员和法国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画家。1913年支持表现主义运动的瓦尔登的狂飙画廊,仿效法国举办了第一次德国秋季沙龙,陈列了包括青骑士社成员在内的欧洲各国新流派的作品,并在北欧各国巡回展览,影响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青骑士社中止了活动。但欧洲以至西方各国1910年以后的艺术变革,无不和它有一定的联系。青骑士社中最杰出的画家是康定斯基、克利和马尔克。他们都宣传非理性的、超脱现实生活的纯艺术。


德国表现主义美术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据点是柏林的《狂飙》杂志社和同名画廊。参加《狂飙》活动的,除基希纳外,还有奥地利的O.科柯施卡。此画派在形式上,以富有强烈的动感、旋转的笔触和歪曲客体的变形著称;在内容上,以善于剖析对象的心理状态、性格和情绪而引人注意。


第三个社团是新客观社,出现于1923年。严格地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社团,而是一个展览会的名称。参与活动的艺术家受桥社和青骑士社的影响,提倡反映客观现实,主张描绘战争的后果和腐朽不堪的社会,对失去人性的现实和市民的庸俗气作猛烈的抨击。他们不要求极端地分解和歪曲客体,而要求细节的真实性。代表人物是G.格罗斯、O.迪克斯和M.贝克曼。新客观社是表现主义的最后阶段,也是它的左翼。



《蓝色的马》(1911,马尔克)

表现主义艺术家虽然试图不重复、不反映现实的表面,而力求反映现实的本质和精神,但他们没有深入到生活的内里和本质,除少数人外,他们只能画出体现抽象观念的形式感很强的图画。表现主义的绘画,尤其是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经鲁迅介绍,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新木刻运动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为您推荐

西洋美术辞典

西洋美术辞典 : 大型美术工具书。雄狮西洋美术辞典编委会编译。1982年中国台北雄师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本辞典收录范围以西洋美术家为主,还包括绘画、雕刻、技法、术语和与美术有关的动物艺术等。时限从文艺复兴时..

意大利美术史

出版时间:1993-09 意大利美术史 : 意大利文杜里,A.(Adolfo Ven-turi 1856~1941)著。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美术史家。这部长篇巨著共21卷,从鉴赏家、文献学家和艺术史家的综合经验出发,成功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阐述..

世界美术百科全书

出版时间:1993-09 世界美术百科全书 : 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萨尔密(Mario Salmi)主编,由东西方(主要是西方)近140名学者组成的编委会编纂而成。全书共分15卷,第1卷到第14卷按拉丁字母字头排列辞条,第15卷为附录、..

美术批评史

日本美术史

出版时间:1993-09 日本美术史 : 日本山根有三主编,长谷部乐尔、井上正、滨田隆、水野敬三郎、赤泽英二、迁惟雄、井上章执笔。山根有三为东京大学教授、美术史家。《日本美术史》是由他主编的代表作,1977年3月2..

美术真说

出版时间:1993-09 美术真说 : 美国芬诺洛萨(Earnest FranciscoFenollosa,1853~1908)著。芬诺洛萨是美国的日本美术史家、日本现代美术复兴运动的倡导者,曾任东京美术学校教授、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主管。在日本明..

日本美术全书

出版时间:1993-09 日本美术全书 : 日本今泉笃男、关野克、田中一松、野间清六主编,42名日本美术史家参加撰写,为大型日本美术史代表作,共分上下两卷,1959、1960年先后由美术出版社出版。上卷分为上古、飞鸟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