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金,J.

    罗斯金,J. :

生于英国伦敦一个殷实的酒商家庭,卒于英国兰开夏郡的科尼斯顿。自幼受严格的家庭教育。每年夏天随父母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古代建筑和名画,培养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1836年进牛津大学基督学院,1840年因病退学。此后两年在意大利养病,同时收集资料从事著述。有关艺术问题的重要作品有《现代画家》(第1卷,1843)、《建筑的七盏灯》(1849)、《威尼斯之石》(1851~1853)以及论文和演讲稿。认为艺术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在探讨艺术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密切注意社会的实际问题。他强调艺术的崇高道德意义和教育作用,并宣称只有当艺术来自人民大众时,才能真正享有它在社会上应得的地位。还批评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要求普及教育。1860年,完成了《现代画家》第2、3卷,此后结束了艺术批评的工作,转而研究经济和劳工等问题。1871年,组织圣乔治会,企图实现他的改良主义的社会理想,建立一个乌托邦。他把全部收入都捐献给这个组织和其他慈善事业,但他所倡导的事业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因此毫无建树。他在爱情生活上又极不称心,1848年依从母命与艾菲·格雷结婚,1854年即行离异;加之体弱多病,不免于悲观抑郁之中夹杂着愤怒情绪。1879年隐居于兰开夏科尼斯顿湖畔的布伦特伍德镇。他生前执笔的回忆青少年时期生活的自传性作品《往昔》于1885~1889年时断时续,未能完稿。


罗斯金的代表作有《时至今日》(1862)、《芝麻与百合》(1865)、《野橄榄花冠》(1866)、《劳动者的力量》(1871)和《经济学释义》(1872)等。在这些作品中他提出了自己的伦理主张和经济主张。他认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原则是违反人性的。他反对英国的维护剥削制度的立法,认为劳资间的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资本家不应榨取工人的血汗。他还认为机械技艺的发展扼杀了工人的主动性。他把中世纪手工业劳动加以理想化,主张回到古老的前资本主义时代。他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作品,否定文艺复兴的现世的和肉欲的艺术。这样的艺术观同他的社会观是一致的。总之,他认为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过于丑恶,没有艺术,没有美。


罗斯金在英国被人称为“美的使者”达50年之久。他一生为“美”而战斗。他的文字也非常优美,色彩绚丽,音调铿锵。如《现代画家》和《往昔》,都是散文中的佳作。

为您推荐

加西亚,A.L.

加西亚,A.L. : 生于托梅略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美术界兴起“新现实主义”运动,艺术家们要求用新的现实主义的语言反映生活。加西亚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远离流行思潮,坚持探索新的写实语言..

《十六金符斋印存》

《十六金符斋印存》 : 清吴大澂辑。有10册、26册、30册等版本。光绪十一年(1885)吴大澂将自藏古印辑成《十六金符斋印存》10册,共印存589方,每印均注有印材、钮式。光绪十四年,吴大澂请黄土陵、尹伯园..

皖派

皖派 : 在篆刻史研究中,对于皖派一称历来所指不一,其说大致有三种:①明代后期以何震为代表的篆刻风格。何震是明晚期继文彭以后最有影响的篆刻家,其篆刻初得文彭传授,后广学秦汉、宋元,作品风格多样,不拘..

康平,R.

《集古印谱》

《集古印谱》 : 明顾从德辑。顾从德,约生于1520年,字汝脩,上海人。顾从德将其父御医顾世安、兄顾从礼、弟顾从义、侄顾天赐一门三世所收藏的古印章,以及少量友朋所藏古印章收集起来,请王常(字竺轩,江西人..

《汉铜印丛》

《汉铜印丛》 : 清汪启淑辑。12册。汪启淑(1728~1800),字慎仪,号秀峰,又号讱庵,自称印癖先生,安徽歙县人。官至兵部郎中,久寓杭州。嗜古成癖,富于藏书,尤热衷收藏古印,藏印达数万方之多,辑录为《庵集古印存》..

《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 : 乾隆十二年(1747)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薌林)等人奉敕用内府所藏魏晋至明朝历代书迹选编摹勒,刻成《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32卷,至乾隆十八年(1753)完成,共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