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卧龙山造像

    梓潼卧龙山造像 :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城西15千米的卧龙镇卧龙山顶上。唐贞观八年(634)始凿,造像凿在东西长5.5米、南北宽5.2米、高3.2米的长方体石墩四周壁上。东、西、北三面雕3个大龛,均为外方内圆拱形双层龛。南面雕千佛,现存小千佛1138尊。

东面龛高2.25米、宽2.5米、深2.2米,龛内造像9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供养人二力士。佛高1.3米,有火焰形头光,跏趺坐于莲台上,着僧衣,左手抚膝,右手举于胸前。二菩萨体态婀娜,立于佛两侧,二弟子神态端庄,二力士威武雄壮,守护在龛门两侧。龛外两侧原有140尊小佛,现存68尊。龛顶浅浮雕天龙八部像。龛内诸像形象丰满,刀法流畅。

西面龛造于贞观八年,外方内圆拱形龛,内龛有圆拱形龛楣,龛楣上饰忍冬纹和七佛,龛高2.2米、宽2.25米、深1.8米,共有造像55尊。龛正中为阿弥陀佛,有桃形头光,双耳穿环,身着通肩式袈裟,跏趺坐于仰莲莲台上;二菩萨立于佛两侧,腹前饰十字交叉的璎珞,帔帛绕腿上两道,环壁分别刻有26尊闻法菩萨像,合为52尊,均为高浮雕。众菩萨脸形圆润,眉眼平直,长发在头上绾成半高髻,姿态各异,或以双手抱膝而坐,或以手托腮作思维状,或以手撑莲台上,或双手合十;台座下均有莲茎相连。龛门外右壁上有一则贞观八年的造像碑记,碑首题:“阿弥陀佛并五十二菩萨传,邓圆觉书,作龛及镌字杨子尚。”碑下半部有52个出资者的姓名。这是目前四川发现的最早的有纪年铭文的摩崖造像。

北面龛亦呈圆拱形,龛高2米,宽1.9米,深0.9米,龛内造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供养人二力士像。主尊释迦牟尼佛跏趺坐于莲台上,有火焰形头光,面部丰满,肃穆中微露笑意。二菩萨头戴幔冠,胸饰璎珞,手执如意,赤脚站于莲花座上。二弟子身着僧衣,左为迦叶,右为阿难。二力士裸上身,肌肉隆起,狮鼻大口,似有“应变无方”之神力。龛壁雕饰天龙八部像。龛外左侧上方有唐中和四年(884)装修题记。

卧龙山造像规模不大,但有初唐和晚唐的造像和装修题记,是四川摩崖石刻造像分期断代的重要参考资料。

梓潼卧龙山第1窟左侧胁侍菩萨(初唐)

梓潼卧龙山第2窟北壁天龙八部(初唐)

为您推荐

《蟠龙山》

《蟠龙山》:陈大远着。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版。33万字。长篇小说。以冀东潘家峪大惨案为背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东人民反抗日寇大屠杀的故事。蟠龙山庄的群众在日寇制造集体大屠杀惨案之后,奋起组成“复仇团”,配合..

龙山书堂➀

龙山书堂:南宋中叶福建建阳书坊。刻印过王明清《挥录》4卷、《后录》11卷、《三录》3卷、《余话》2卷。此书刻印精湛,北京图书馆有初印本。纸墨俱臻上乘。汲古阁有影抄本。..

《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

《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陈明达主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版。8.5万字。分为论述、图版及图版说明3部分。图版部分收录的石窟雕刻选自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和安阳龙泉寺等地,大部分属..

天龙山石窟

跃龙山

跃龙山:汉族传说。写有个叫跃龙的青年与妈妈相依为命。一年逢大旱,庄稼、果木全干枯了。跃龙到深山挖野菜时,遇见了被龙王锁在石洞里的龙婆,让他帮忙解救。他遵从龙婆的指点,不顾烟熏火烤,一夜间烧了3000张手掌大的檞树叶,烧..

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 中国道教石窟。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之巅。其旁原有道教庙宇昊天观,系全真道著名道士宋德方及其门徒秦志安、李志全于蒙古窝阔台(太宗)统治期间的1234~1239年间同时营造的,共有大小..

《封龙山碑》

《封龙山碑》 : 刻于东汉延熹七年(164),碑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西北王村山下,1847年被发现并移至元氏县文清书院。书体为隶书,15行,每行26字。结体方正庄严、气象宏大,外表端方,字内、字与字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