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洞石刻造像

    毗卢洞石刻造像 :

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赤云乡油坪村的厥山上,距县城45千米,安岳至大足的公路从山下经过。这里山峦起伏,谷幽石秀,现存摩崖造像400多尊、碑刻题记30多处,集中刻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内。

据此处明万历(1573~1620)年间碑文追述,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孟昶明德、广政(938~965)年间,后来历代都进行了增修、补刻。它曾是五代至北宋时期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现存造像以宋代和清代为主,其中毗卢洞、幽居洞中密宗五代祖师柳本尊的造像最具特色。特别是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中宋代雕刻的柳本尊《十炼修行图》,十图分别表现柳本尊通过炼指、立雪、炼裸、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肤十种苦行来宣扬密宗教义,图文并茂,两侧又有神态威武、执斧仗剑的护法金刚,整个造像构图严谨合理,形象生动得体。

  观音堂中有一尊姿态幽雅、保存完好的水月观音像,俗称紫竹观音,是全国罕见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她身高3米,半镂雕悬坐于一凸出峭壁的岩石上,背依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装饰华丽的宝冠,宛若出水芙蓉。上身披覆薄纱帔帛,露臂袒胸,裙带飘逸,璎珞绕身,翠环垂于胸腹之间。侧身跷脚而坐,左手下撑,右足上跷,左脚下垂踏于莲花上,凤眼下视,好似在观赏池中荡漾的涟漪,既有巍峨庄重之感,又不乏柔和亲昵之态。

幽居洞内有柳本尊的3身造像,千佛洞内刻有“西方三圣”像和300余尊浮雕千佛小像,每个小像龛内均刻有出资人姓名。左侧玉皇阁内还有一尊玉皇摩崖石刻坐像,高约4米,为清代所刻。

观音堂中的紫竹观音像(南宋)

为您推荐

北朝造像碑

北朝造像碑 : 中国北朝的宗教石刻。全形似碑,在其上开龛造像,多为佛教造像,少数与道教有关。并常铭刻造像缘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贯、官职等,有时还刻出供养人的形象。现存实物以北魏的最早,而以东魏和北齐之际与..

北朝石刻造像

北朝石刻造像 : 中国北朝石刻造像。题材以佛像和菩萨像为主,也有声闻、天王、力士等雕像。主要出土于今陕西、河北、山西、河南、 山东、 宁夏及四川等省区。它是当时佛教信徒所造的供养像,许多造像上铭刻有..

巴中摩崖造像

巴中摩崖造像 : 中国唐代佛教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四周。环城4龛原各为一石刻造像群,东、西、北3龛开凿年代以西龛为最早。现尚有隋大业五年(609)1龛。这 3处石刻以唐代所开凿的为主体,曾盛极一时,但..

隋唐石刻造像

南北朝金铜佛造像

南北朝金铜佛造像 : 中国南北朝时期铸造的小型单体鎏金铜佛像。主要供奉于佛寺或宫中,包括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诸天等形象,间或也指镀金锤像。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有了深入而广泛的传播,不同地区..

广元观音岩摩崖造像

广元观音岩摩崖造像 :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南20千米嘉陵江东岸盘龙镇新民村大南山脚,岩前即是通往成都的古道,现存造像129龛,380余尊。观音岩造像开凿于唐代中晚期,以天宝年间(742~756)的造像最多,以后至德..

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 : 指在高耸的山崖石壁上,直接以高浮雕或半圆雕的形式,雕造出宗教题材的形象或形象系列。摩崖造像多为佛像、菩萨像、弟子像、罗汉像、天王像、力士像等,也有少量的供养人像。著名的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