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派摄影

    画意派摄影 :

早期摄影在艺术表现上,由于缺少自身语言而更多地从绘画中借鉴,便产生了画意摄影。画意摄影在发展中,由于对如何借鉴绘画和创作手法的不同认识,形成不同流派,先后产生了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和印象派摄影。画意派摄影以绘画的艺术性为美学准则,强调美感比题材更重要,强调画面中的影调、线条、平衡等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照片的现实意义。为了表现美的效果,避免世俗的和丑陋的题材,在创作上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

画意摄影运动以19世纪50年代从英国兴起的高艺术摄影为开端。高艺术摄影是在摄影是否是艺术的质疑和竭力为摄影获取艺术地位的纷争中产生的。其特点是用绘画的规则和原理、摄影的技法去创作绘画效果的照片。代表人物有英国的O.G.雷兰德、H.P.鲁滨逊、W.L.普瑞斯和J.M.卡梅伦等。19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反对高艺术摄影的写实风格的摄影,因P.H.埃默森的名著《自然主义摄影》(1889)而被称为自然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重视对自然的直接感受,提倡在实际的自然环境中发掘题材,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美的形象。但它并不反对借鉴绘画,只是反对用矫揉造作的手法模拟绘画。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19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印象派摄影,许多摄影家开始运用各种柔焦和软焦手法,包括印相时加用漫射滤镜等,竭力将影像朦胧和柔化,以使作品看上去更有印象派绘画的效果,借此来实现他们所认为的艺术化。

画意派摄影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0年间达到高峰。20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直接摄影的崛起及摄影分离派的后期影响,画意派摄影逐渐衰落。

画意派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的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画意摄影诸流派的交替出现及画意派摄影表现风格上的兴衰,反映了早期艺术摄影由于不成熟而对绘画依附和摆脱的反复。20世纪以后,画意派摄影的观点和方法主要被人像摄影和插图摄影领域所继承。

为您推荐

北洋摄影会

北洋摄影会 : 1927年11月6日成立于天津。以“研究摄影美术、提倡新闻照相、征集照片展览”为宗旨。《北洋画报》创始人冯武越任摄影会总干事。主要成员均为北洋大学的师生。基本会员有:孙仲宽、伦..

堪的摄影

堪的摄影 : 堪的是英语candid的音译,即抓拍。堪的摄影即抓拍摄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一种摄影方式。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特性,强调真实、自然,主张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对象,提倡抓取..

纯粹派摄影

纯粹派摄影 :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前,纯粹派摄影的表现形式被称作“直接摄影”。直接摄影的摄影家们,以严肃的态度,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发现,精巧地利用相机、镜头和感光胶片的本身特性,不依赖后期..

显微摄影

外景摄影

外景摄影 : 利用自然环境或实地景物进行的电影拍摄工作。习惯上也称为"拍外景"。故事片的部分场面,根据影片情节的需要,安排在事先选定、具有典型特征的自然景色或稍作人工修饰的实景中拍摄,以求富有真实感和..

水下摄影

水下摄影 : 直接对水面以下的景物进行拍摄的活动。最初是在船底装上舷窗,透过玻璃进行拍摄。1856年英国人首次通过岸上遥控的方法使照相机在海底进行拍摄。1893年法国摄影者在一个很大的密封箱中,直接在水下..

实景摄影

实景摄影 : 指不搭任何布景,在事先决定的真实景物中进行影片的拍摄工作。一般现实题材的影片,适于采取实景(或在实景基础上稍作人工修饰)拍摄,可使影片中出现的场面富有真实感和时代气息。从制片管理角度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