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膜

    镀膜 :

镀膜是为了降低透镜的反光损失,提高摄影镜头的透光能力,减少眩光,增大反差,改善色彩还原,使色彩更为鲜明,从而提高影像的清晰程度。镀膜方式主要有物理镀膜和化学镀膜两种。其中物理镀膜较容易控制,因而应用较广泛,但镀膜牢度不如化学镀膜,因而不宜经常反复擦拭。镀膜有单层膜和多层膜两种形式,单层膜容易镀,成本也低,但效果不如多层膜好,而且摄影镜头的透镜组数愈多,两者差别愈明显。已镀膜与未镀膜的摄影镜头,在外观上很容易区别:已镀膜的透镜表面,其反光多呈蓝色、紫色、橙色等;而未镀膜的透镜表面,其反光一般呈白色。

镀膜质量的高低可通过下述方法鉴别:把摄影镜头后端拧上黑色后盖,使后方光线无法进入已遮严的镜头后端(或遮严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取景目镜),把光圈开至最大,然后使摄影镜头朝向明亮景物,人自镜头正前方观察第一片透镜表面上自己脸部的反光影像,该影像愈弱、愈暗淡、愈不清晰,镀膜质量愈好。或用最小光圈和较短快门时间拍摄黑暗背景前的明亮的小电灯泡,如所摄照片上该灯光好似一颗明亮星星,四周很黑,则镀膜质量好;若照片上有大面积的光亮区域,则说明眩光严重;若照片上有一些多边形光斑、光环,则说明幻影严重。

为您推荐

斯泰肯,E.J.

斯泰肯,E.J. : 生于卢森堡,卒于康涅狄格州西雷丁。1881年随家迁美,1900年入美国籍。1894~1898年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美国艺术公司做平版印刷学徒,并在密尔沃基艺术学生联盟学习绘画。1895年起为了绘画..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 : 1947年由比利时人M.范德·维耶尔博士倡议创建。最初有8个成员国。1950年在瑞士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已有17个成员国,正式改名为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每两年..

筱山纪信

筱山纪信 : 生于东京新宿。1958年毕业于日本大学摄影系。在大学学习摄影期间,他就是一个为摄影界关注的富于创意的年轻摄影家。1966年获得日本摄影评论家协会新人奖。1976年,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举办..

英国国家传媒博物馆

张正宇

张正宇 : 生于江苏无锡,卒于北京。17岁时随长兄张光宇去上海,学习绘制广告和布景。20年代初,与长兄开设一家小型美术印刷厂,出版《三日画报》,参加上海的漫画会。1928年与叶浅予创办中国第一个专门刊载..

平克哈索夫,G.

平克哈索夫,G. : 求学时期即对摄影产生兴趣。在莫斯科电影摄像研究所学习电影摄影之后, 他去了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图片社,之后正式成为摄影师。1978年,平克哈索夫加入莫斯科图形艺术联盟并拥有了独立艺..

堪的摄影

堪的摄影 : 堪的是英语candid的音译,即抓拍。堪的摄影即抓拍摄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一种摄影方式。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特性,强调真实、自然,主张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对象,提倡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