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刚(1907~1982)

    吴永刚(1907~1982) :   中国电影导演。1907年11月 1日生于江苏吴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2年12月18日逝世。19岁,进上海百合影片公司当美工练习生,并学做服装、道具、化妆、场记。史东山是他在电影编导方面的启蒙老师,1934年,在联华影业公司编导处女作《神女》(见彩图),当时电影评论家认为,这是"1934年下半期中国影坛的最大的收获"。他对影片中人物和场景都作了精心设计和安排。镜头处理力求有所创新,不落俗套。由于他学过美术,运用素描方法刻画人物,朴素地描写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1936年,在新华影业公司编导《壮志凌云》,这是一部在当时被称为"充满刚毅勇敢和血腥气味的一部纯粹的国防影片"。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的4年"孤岛"时期,吴永刚先后拍摄了《胭脂泪》(1938)、《离恨天》(1938)、《中国白雪公主》(1940)、《铁窗红泪》(1941)、《摩登地狱》(1941)等多部影片。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拍摄了《迎春曲》(1947)、《舐犊情深》(1948)等影片。
  1950年,导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描写农村土改的影片《辽远的乡村》。1952年,到新疆哈萨克地区生活了两年,拍摄中国首次使用民族演员和语言(放映时译成汉语)的故事片《哈森与加米拉》。此后又导演了深受群众喜爱的影片《秋翁遇仙记》。1961年以后,拍摄了舞台艺术片《碧玉簪》(1962)和《尤三姐》(1963)。1980年,他不顾年老体弱,任影片《巴山夜雨》总导演,同导演吴贻弓以及全体演员密切合作,使这部影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所突破,获得1981年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从《神女》到《巴山夜雨》,吴永刚共拍摄26部故事片、5部舞台艺术片和3部舞台艺术纪录片。

为您推荐

《乌鸦与麻雀》

《乌鸦与麻雀》 : 中国故事片。昆仑影业公司1949年摄制。编剧,沈浮、王林谷、徐韬、赵丹、郑君里、陈白尘(执笔);导演,郑君里;摄影,苗振华、胡振华;主要演员,赵丹、魏鹤龄、黄宗英、孙道临、吴茵、上官云珠、王蓓..

吴茵(1909~1991)

吴茵(1909~1991) :   中国电影女演员。江苏省吴县人,生于天津。在上海读小学和中学时是学校业余戏剧活动的积极分子。1934年被导演蔡楚生发现,邀她在影片《新女性》中扮演女子中学校长。1936年加入明星影..

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 中国以文化部的名义对于优秀影片颁发的电影奖。1957年对1949年以后的优秀影片颁发过一次。从1980年起,每年由文化部组成的评奖委员会,对各制片厂提名的前一年创作生产的优秀影片进行评选..

乌斯曼,S.

吴印咸(1900~  )

吴印咸(1900~  ) :   中国电影摄影师。原名吴阴诚,生于江苏省沭阳县一个教员家庭。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第四工厂学校,学织花毯。后留校兼授美术课。1919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由于喜爱摄影,参加..

文华影业公司

文华影业公司 : 中国私营电影企业。1946年 8月成立于上海。创办人为吴性栽。文华的创作力量,主要为进步话剧团体的人员,如编导,黄佐临、柯灵;演员,丹尼、张伐、叶明、韦伟、史原、韩非、 莫愁、 崔超明、俞仲..

文德斯,W.

文德斯,W.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导演。生于杜塞尔多夫。1967年到慕尼黑电影电视高等学校学习,同时也为《电影评论》等报刊撰文,并导演了一些短片。1970年,拍摄了第一部实验性的侦探影片《城市之夏》。19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