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谢夫斯基,С.П.

    乌鲁谢夫斯基,С.П. : 苏联电影摄影师、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家。1908年12月23日生于圣彼得堡,1974年11月12日卒于莫斯科。1929年就读于列宁格勒工程美术学院,之后又考入莫斯科苏里柯夫美术学院版画系,1935年毕业,不久转入电影界,从事电影摄影。给乌鲁谢夫斯基带来声誉的影片是《乡村女教师》(1947,导演М.С.顿斯阔依)。他运用摄影的造型表现手段──光,描绘了年龄不断变化、性格逐渐成熟的女主人公瓦尔瓦拉·瓦西利耶夫娜。
  乌鲁谢夫斯基认为电影画面不仅能表现作品内容,也还能表达摄影艺术家的内在感受、激情和创作冲动。他从不"如实地"拍摄镜头前被摄体的实体状态,而是广泛运用各种摄影艺术造型表现手段对其进行加工改造,直至成为真正自如地表述情感的艺术语言。他在影片《金星英雄》(1951,导演Ю.Я.莱兹曼)中用人工光、烟雾、篝火;在《瓦西里·鲍尔特尼科夫的归来》(1953,导演В.И.普多夫金)中运用布景纱、镜头纱和各种挡光镜改变景物光色结构,赋予银幕形像以情绪色彩。在影片《生活的一课》(1955,导演莱兹曼)和《第四十一》(1956, 导演Г.Н.丘赫莱依)中,充分利用色彩和影调烘托了环境气氛。乌鲁谢夫斯基在其后期的影片中,充分地发挥了电影运动的造型特性。他运用运动的不同形式、速度、韵律、节奏,赋予电影画面以特殊的表现力,如《雁南飞》(1957,导演М.К.卡拉托佐夫)、《一封未寄出的信》(1960,导演卡拉托佐夫)等。乌鲁谢夫斯基在其晚年还亲自导演和拍摄两部影片《再见,小马》(1969)、《歌唱吧,诗人》(1972),在对题材诗情画意的处理上又有新的开拓。

为您推荐

文德斯,W.

文德斯,W.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导演。生于杜塞尔多夫。1967年到慕尼黑电影电视高等学校学习,同时也为《电影评论》等报刊撰文,并导演了一些短片。1970年,拍摄了第一部实验性的侦探影片《城市之夏》。1971年..

沃隆戴,G.

沃隆戴,G. : 意大利电影演员。1933年4月9日生于米兰。1957年毕业于国家戏剧艺术学院。1960年开始进入电影界,在一些反映尖锐社会问题的影片里饰演角色,如故事片《一个将被烧死的人》(1962,导演V.奥尔西尼、塔..

吴蔚云(1907~  )

吴蔚云(1907~  ) :   中国电影摄影师。江苏省吴县人。父亲在上海教私塾,他随读过两年,后进上海美丰石印局学习彩色版画石印制版工艺。1927年,进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学摄影,兼做杂活。从1927年到抗日战争..

吴性栽(1904~1979)

乌里扬诺夫,М.А.

乌里扬诺夫,М.А. : 苏联电影演员、导演。苏联人民艺术家。1927年11月20日生于鄂木斯克。1950年毕业于史楚金戏剧学院,曾任瓦赫坦戈夫剧院演员。他早期演出的电影作品有《青年先锋》(1956)、《志愿者》(1958)..

魏德堡,B.

魏德堡,B. : 瑞典电影导演、编剧、作家、评论家。"新瑞典电影"创始者之一。1930年6月8日生于马尔默。1961年与J.特罗厄尔合作拍摄他的处女作──电视短片《男孩与风筝》。其后,他执导了故事片《儿童车》(19..

维尔托夫,Д.

维尔托夫,Д. :   苏联电影导演、编剧兼理论家。原名杰尼斯·阿尔卡基耶维奇·考夫曼。1896年1月2日生于比亚韦斯托克(今属波兰),1954年2月12日卒于莫斯科。曾就学于军乐学校、精神性神经病医学院和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