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测定

    感光测定 : 用专门的科学检测手段对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进行鉴定的测试技术。
  感光测定的基本原理,最早于1890年由F.赫特和V.C.德里菲尔德提出:以规定光谱成分的光对受测材料进行一系列已知量的曝光,经一定条件的显影加工后,测出不同曝光量所得密度,求得曝光量与感光材料"变黑"程度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这种测定包括3项基本内容。①曝光量。在光源性质固定的条件下,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光照度(E)和时间(t)。曝光量H=E·t。在相应照度范围内的正常情况下,任意改变照度和时间,但只要其乘积相等,感光材料密度变化程度亦相等。这是感光材料感光的基本规律之一──互易律。H=E·t的物理意义只有在受测材料相应的互易律有效范围内确立。②光学密度。它表示感光材料的感光深浅程度。密度越大,则感光越深。当光线投射于感光材料上时,一部分透过(或被反射),另一部分被阻截(或被吸收)。设投射光为I0、透过光(或反射光)为I,那么阻光率O=I0/I,而透光率T=I/0。阻光率的大小和感光材料变黑程度成正比,也就是和感光后的密度成正比。因此一般取阻光率(或透光率的倒数)的对数为光学密度:
彩色感光材料的彩色光学密度,根据同样的基本数式,通过相应的三原色滤光器,按照光谱色区的介质对应吸收原理测定。密度测定常以经过标准校定的光电式密度计来完成。③感光特性曲线。由已知曝光量(按对数值计)和相应的密度构成的关系曲线叫作感光特性曲线。它是感光测定的重要内容和归结。通过它才能测取各项感光性能数据和使用加工的依据。完整的感光特性曲线如下图,它依其各部分形态和摄影效果分为4个部分:AB部分为曝光量不足部分,称为趾部,其密度随曝光量增加而变化较小,且不成常数比例,影像落于这一部分将不能正确表达景物的影调;BC部分为曝光适度部分,称直线部分,这段范围内密度与曝光量是成正比例增长的,因而也最能正确表达景物的影调层次,属理想使用部分。CD部分为曝光过度部分,称为曲线的肩部,这部分密度变化不成常数比例,不能正确表达景物的影调层次;D点是密度增长的饱和点,称最大密度;超过它的DE部分是某些类型感光材料可能出现的反转部分,由于它的相反效果而在常规摄影中已无实用意义。在A点以下绘出的水平线表示未感光而经过显影生成的密度,称灰雾密度D0,一般包括片基和灰雾两部分,亦称最小密度。这部分虽属感光材料本身在相应显影条件下生成的密度,但超出允许限度也会影响影像细部表达。对于多层式彩色感光材料的3个感光层分别感光而生成3种染料密度,对各层彩色密度作三原色光检测,便可作成3条特性曲线。从特殊性性曲线上可以直接表示或计算求得一系列感光特性数据(反差、感光度、宽容度)。
  感光测定实际应用的范围和意义:①在合理加工条件下测定一种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②用特定的感光材料来测定显影配方的性能或控制检验某种显影配方在不同温度、时间、搅动等条件下的加工性能及稳定性;③用特定的感光材料和加工条件来测定某种不同光学条件的曝光性能。
  广义的感光测定还包括光谱感光度分布和由此导致的感色性测定。用经过光谱感光仪的分光劈谱生成的从近紫外到近红外连续光谱,给受测的感光材料曝光,从而得出相应的光谱感光度分布曲线。借以掌握材料的感光性能,从而使摄影或加工处理更为合理。

为您推荐

集中趋势的测定(新闻)

集中趋势的测定:通过计算一个典型的变量值来集中反映一系列变量的一般水平。这个典型值就叫集中趋势或集中值。测定集中趋势即对调查统计资料的代表性加以测定。由于集中趋势最具有代表性,因此用它来估计和预测该研究..

离散趋势的测定(新闻)

离散趋势的测定:对调查统计资料分散状况的测定,即找出各个变量值与集中趋势的偏离程度。表示这种偏离程度的统计量称为离散趋势或离散量。通过测定离散趋势可以清楚地了解一组变量值的分布情况。离散统计值越大,表示变..

曝光测定

曝光测定 : 照相或电影摄影正式开拍之前或摄影器材、感光材料条件变更时,通过试拍所进行的生产技术试验;对造型艺术处理的实拍检验;对影响底片密度、影调、色调的多种因素的综合掌握。   曝光测定必须通过..

感光测定

富士感光胶片公司

富士感光胶片公司 : 日本研制、生产光学器材的企业。创建于1934年,在日本足柄、小田原、富士宫和吉田4处设有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分为9类:照相胶片与相纸、光学产品(照相机、望远镜)、 X射线制品、照相加工设备..

上海感光胶片一厂

上海感光胶片一厂 : 中国制造感光材料的专业厂。前身系上海感光胶片厂,创建于1958年,建厂时以生产黑白感光材料为主。1960年试制成功水溶性彩色电影正片,以这种胶片洗印了《追鱼》、《女篮五号》等彩色故事片..

广告效果的事后测定

广告效果的事后测定 : 指对广告活动作出全面评估。其目的一是评价广告活动的成绩,广告费用与广告收益是否合理;二是评价广告策略的成败得失,为新的广告活动提供依据。由于广告效果的滞效性,对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