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84—1936
【介绍】:
印度乌尔都语诗人。
在龚达长大。高中考试时名落孙山,但不顾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坚持学习乌尔都语和波斯语,直到熟练掌握。天性上是个诗人,以写抒情诗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是个虔诚的苏菲教徒,对当时苏菲圣人极其尊敬。
诗作以浪漫主义的情调表达其苏菲思想。想象的崇高、表达风格的独特、语言的华美和神秘的暗示,都使他的诗歌有着独到的魅力。代表诗作有《自我的狂喜》(1925)和《生活之歌》(1935)等。
【生卒】:1884—1936
【介绍】:
印度乌尔都语诗人。
在龚达长大。高中考试时名落孙山,但不顾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坚持学习乌尔都语和波斯语,直到熟练掌握。天性上是个诗人,以写抒情诗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是个虔诚的苏菲教徒,对当时苏菲圣人极其尊敬。
诗作以浪漫主义的情调表达其苏菲思想。想象的崇高、表达风格的独特、语言的华美和神秘的暗示,都使他的诗歌有着独到的魅力。代表诗作有《自我的狂喜》(1925)和《生活之歌》(1935)等。
巴尔万德:【生卒】:1916—【介绍】: 印度旁遮普语作家。受泰戈尔的影响开始写诗,第一个剧本《流星》(1942)也是受泰戈尔的《邮局》的启示写下的。后受印度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写下《铁匠》(1947)和《静静的石头》(1949)等..
阿希格:【生卒】:1910—【介绍】: 印度印地语小说家、剧作家。30年代中期,通过与杂志的接触而开始用印地语创作,这之前,已用乌尔都写下两部短篇故事集。1939年到普利特纳格尔,负责编辑一家文学月刊的“印地”部分。1941年在..
阿肖哥米德拉:【生卒】:1931—【介绍】: 印度泰米尔语小说家。真名J.提亚哥拉坚。在印度受过正规的英语教育。创作受西方小说技巧的影响。共有5部长篇小说和5个短篇小说集。《消逝的影子》(1969)描写电影界的情况,《水》(1..
巴尔克里希纳:【生卒】:1897—1960【介绍】: 印度印地语诗人。大学时代参加过不合作运动,曾被捕入狱。当过记者。诗作大多描写爱情和反映人民为争取自由和美好生活而斗争。主要诗集有《番红花》(1939)、《阳光》(1951)、..
巴拉尔:【生卒】:1923—【介绍】: 印度卡纳达语小说家。生于乌迪庇,在家乡接受初级教育,后到孟买,长期生活于当地社会。是个严肃、冷静的作家,只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创造出悬念,不刻意追求艺术技巧。写的故事场景多出现在孟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