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7—
【介绍】:
印度印地语诗人。
曾留学英国,获剑桥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于1944至1952年在阿拉哈巴德大学任教,曾积极参加民族独立运动,1952年当选为国会议员,后出任外交部印地语顾问。诗歌创作始于学生时代,其诗作对青年人影响颇深。主要诗集有《酒店》(1935)、《斟酒的姑娘》(1936)、《酒壶》(1937)、《夜晚的召唤》(1938)、《孤独之歌》(1940)等。诗作《两块岩石》获1969年印度文学院奖。
【生卒】:1907—
【介绍】:
印度印地语诗人。
曾留学英国,获剑桥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于1944至1952年在阿拉哈巴德大学任教,曾积极参加民族独立运动,1952年当选为国会议员,后出任外交部印地语顾问。诗歌创作始于学生时代,其诗作对青年人影响颇深。主要诗集有《酒店》(1935)、《斟酒的姑娘》(1936)、《酒壶》(1937)、《夜晚的召唤》(1938)、《孤独之歌》(1940)等。诗作《两块岩石》获1969年印度文学院奖。
巴尔万德:【生卒】:1916—【介绍】: 印度旁遮普语作家。受泰戈尔的影响开始写诗,第一个剧本《流星》(1942)也是受泰戈尔的《邮局》的启示写下的。后受印度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写下《铁匠》(1947)和《静静的石头》(1949)等..
巴尔克里希纳:【生卒】:1897—1960【介绍】: 印度印地语诗人。大学时代参加过不合作运动,曾被捕入狱。当过记者。诗作大多描写爱情和反映人民为争取自由和美好生活而斗争。主要诗集有《番红花》(1939)、《阳光》(1951)、..
巴拉尔:【生卒】:1923—【介绍】: 印度卡纳达语小说家。生于乌迪庇,在家乡接受初级教育,后到孟买,长期生活于当地社会。是个严肃、冷静的作家,只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创造出悬念,不刻意追求艺术技巧。写的故事场景多出现在孟买,但..
巴西尔:【生卒】:1910—【介绍】: 印度马拉雅拉姆语小说家。生于喀拉拉邦维格姆的一个中产阶级穆斯林家庭。在家乡的英语学校里读书,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当时的民族解放运动并因此而入狱。出狱后创办过《再生》月刊,继续从..
巴苏:【生卒】:1908—1974【介绍】: 印度孟加拉语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评论家。出身富裕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927年进入达卡大学英语文学系,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深受斯温伯恩、罗塞蒂等先拉斐尔派的影响。后来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