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33—
【介绍】:
俄罗斯鞑靼诗人、剧作家。
原苏联作协理事(1986)。生于乡村教师家庭。1954年毕业于哈萨克师范学院。作有长诗《生命必胜》(1953)、《熟悉的旋律》(1955)、《米利亚乌沙》(1968)、《最后的考验》(1969)、《心弦》(1978)、《寂静的早晨》(1980)、《爱情诗选》(1982),剧本《侧金盏花》(1959)、《不是根据仇恨》(1974)、《紧追野雁》(1976)、《出差》(1977)、《寂静的早晨》(1980)、《爱情诗抄》(1982)等。
【生卒】:1933—
【介绍】:
俄罗斯鞑靼诗人、剧作家。
原苏联作协理事(1986)。生于乡村教师家庭。1954年毕业于哈萨克师范学院。作有长诗《生命必胜》(1953)、《熟悉的旋律》(1955)、《米利亚乌沙》(1968)、《最后的考验》(1969)、《心弦》(1978)、《寂静的早晨》(1980)、《爱情诗选》(1982),剧本《侧金盏花》(1959)、《不是根据仇恨》(1974)、《紧追野雁》(1976)、《出差》(1977)、《寂静的早晨》(1980)、《爱情诗抄》(1982)等。
雅基缅科:【生卒】:1921—1978【介绍】: 俄罗斯文学评论家、文艺学家。生于教师家庭。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语文系。着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论作家的技巧》(1954)、《论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1960..
活人论:原苏联文学创作术语。20年代由“拉普”提出。这条创作理论最早出自“拉普”理论家英左洛夫在1924年第一期《在岗位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论活人》。“拉普”领导阿维尔巴赫、李别进斯基、叶尔米洛夫等都宣传这种..
亚申:【生卒】:1913—1968【介绍】: 俄罗斯作家。原姓波波夫。生于农民家庭。1941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第一本诗集《献给北方的诗》出版于1934年。诗集《北方妇女》(1938)汇集了30年代的诗作。卫国战争期间参加过列宁..
扬波利斯基:【生卒】:1912—1972【介绍】: 俄罗斯作家。生于职员家庭。1927年开始在报社工作。1941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同年发表中篇小说《集市》。卫国战争期间任《红星报》特派记者和《消息报》特约通讯员,撰写有大..
“瓦普”:原苏联文学团体。全名为“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成立于1925年。1923年3月,“十月”、“青年近卫军”、“工人之春”等3个文学小组联合召开了第一次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成立了“莫普”。1925年以“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