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路

平路:(1953— ) 旅美小说家。原名路平。女。原籍山东诸城县,生于台湾高雄。曾就读于台湾大学心理系。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爱荷华大学数理统计专业硕士学位,并修完该专业的博士课程。现任职于美国工程与经济研究公司。自中学时代起喜爱文学。1982 年,虽然所学专业和文学无关,平路凭借数年文学修养的积累开始小说创作。1983 年,她的处女作《十二月八日枪响时》和《玉米田之死》在台湾报刊发表,并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后一篇小说被授予该年度《联合报》小说奖。“人类与土地家园、历史传统的缠绵纠葛”,是平路小说着力表现的题材和主题,诸如海外华人和恋土情结、强势与弱文化的较量、中国妇女历史与现实的地位和命运、现代社会中人的焦灼不安等等,体现了作家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长期从事的心理学研究,也给平路小说带来了鲜明的特色,即擅于展现悸动于人物心灵深处的矛盾、痛苦和挣扎。1987 年以后,平路更多地接触了外国现代文学,尤其是阅读了卡尔维诺、昆德拉、马尔克斯等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作品,认为艺术表现手法应当多种多样,于是开始突破先前常用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转而尝试运用现代主义表现技巧。被称之为“后设小说”的《五印封缄》,是平路较为满意的作品,作家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时间和两个不同的空间和两个不同的叙述者,相互交织,互相观照,从而体现出作家对资本主义工商社会所产生的一种难以捉摸的情绪。平路认为,这样的小说给读者留有更大的余地,参与小说主题或情绪的思考。除了写小说,平路还从事散文(主要是杂文)创作。她的散文作品社会意识十分明朗,绝无性灵小品或山水风情之作,几乎全是专题性的社会杂感,说理透彻,目光犀利,有股豪爽的气质。平路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玉米田之死》(1985)、《五印封缄》(1987),中短篇小说集《椿哥》(1986),小小说集《红尘五注》(1989),散文集《到底是谁聒噪》(1989)、《在世界里游戏》(1989)等。

为您推荐

蓬丹

蓬丹:(1950— ) 旅美散文家、小说家。本名游蓬丹。女。祖籍福建宁德,生于台北。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主修图书管理,后赴加拿大研读商科及文学。1980 年任美国《加州日报》副刊主编,1982 年起任长青公司总编辑。自幼..

彭竹予

彭竹予:(1925— ) 台湾散文家。原名彭长根,现名彭徐。笔名彭竹予、古行人、东方未白、乐天等。男。祖籍江苏南通县。父亲彭金发,母亲裘氏,都作工,后失业,母亲改嫁。父亲带着他兄妹三人流落上海,被尊圣善会收容。3 个月后,他被遣..

彭震球

彭震球:(1915— ) 台湾散文家、教育家。字学如。男。原籍广东海丰。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暨本校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历任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助教、广东省立艺术专校讲师、广东省勷勤学院讲师、广州大学副教授、国立台..

彭选贤

彭行才

彭行才:(1919— ) 台湾剧作家。男。安徽桐城人。北平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毕业。曾任教育部川康社教二队队长、康总科长、演剧一队队长等职。去台后历任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副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台湾艺专教授等职。..

彭邦桢

彭邦桢:(1919— ) 台湾诗人。男。原籍湖北黄肢,生于汉口。成都军校毕业。获巴基斯坦自由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少尉排长、少尉参谋、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少校参谋、台北军中广播电台广播科科长、高雄广播电台台长、..

彭瑞全

彭瑞全:(1947— ) 台湾文学评论家。男。台湾新竹县人。现任教师。吴浊流文学奖评审委员、台湾小说选编委员会委员(前卫出版社)。其评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强烈主张“台湾文学应以本土化为首要课题”,并大力介绍新生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