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泉:(1939— ) 台湾诗人。笔名林帆、青白、正之等。男。祖籍广东蕉岭县。毕业于国立台湾艺专。现任教于台湾屏东县内埔国中。童年生活不安定,多在防空洞度日。日本投降后进入五沟国小,利用假日在一家私塾读汉书,奠定了国学基础。性格和环境使他对文艺产生浓厚兴趣,背诵了不少旧诗词,也涉猎了一些新文艺。处女作《街上行》写于初中。从此,他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写作、投稿,高中时出版第一本诗集《残月》。虽然诗作并不成熟,销路也平平,却因此提高了知名度,也有机会参加诗的活动,认识诗人,结交文友。在国立台湾艺专就读时,除接触戏剧外,还涉猎西洋文学,主编校刊《艺术论坛》。1972 年出版的第二本诗集《寂寞的邂逅》颇得好评,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但真正引起诗坛注目的是 1974 年出版的《心帆集》,它风格独特,设计别致,内容丰富,意境优美,赏心悦目。每首诗都是两行,有独立性,合起来却浑然一体,清新易读。林清泉除在内埔国中执教国文外,还兼教几家作文班的童诗。为此,他又致力于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诗的创作与赏析。此外,他还写过一些儿童剧本。《孤儿努力记》获教育部剧本奖。林清泉已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国际诗人名人录、国际名人剪影、国际诗人学院院士、台湾现代名人录。曾获中国语文奖章、教育部儿童剧本奖、洪建全童诗奖、教育部教师著作优良奖。
为您推荐
林攀龙:(1901—1983)台湾文学评论家。字南阳。男。台湾台中县人。祖籍福建龙溪。出身雾峰世家,是林献堂的长子。1909 年 8 岁时赴日读书。受社会和家庭影响,青年时即投身台湾民族运动和文化启蒙运动。1919 年在东京第五高..
林佩芬:(1957— ) 台湾小说家。女。祖姓钮祜禄氏,后家族迁到浙江鄞县、上海市。生于台湾基隆市。满族。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肄业。曾任《书评书目》编辑,后从事专业写作。现任台湾满族协会秘书、理事长特别助理。主要作品有..
林泠:(1938— ) 台湾诗人。本名胡云裳。女。原籍广东开平县,生于四川江津县。童年在西安和南京等地度过,1949 年赴台湾后读完小学和中学。1958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后又到美国深造,获佛吉尼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
林玲:(1941— ) 台湾散文家、儿童文学家。笔名林若洁。女。浙江乐清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但童年和少年时期却历经忧难。去台后,曾就读于台北女子师范学校和屏东师范专科学校。现任教于屏东县立公馆国民小学。在台北女师读..
林绿:(1941— ) 台湾诗人。本名丁善雄。男。原籍海南文昌县。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毕业,后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深造。1975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助教、西雅图市立学院讲师。主编《香港英文周报》、《..
林克夫:(1907— ) 台湾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原名林金田,又名徐金田。笔名孔乙己、HT 生等。男。台湾台北市人。1931 年曾参加乡土文学论战,主张以白话文进行创作。1933 年与郭秋生、黄得时、朱点人等共组台湾文艺协会,任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