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邦桢

彭邦桢:(1919— ) 台湾诗人。男。原籍湖北黄肢,生于汉口。成都军校毕业。获巴基斯坦自由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少尉排长、少尉参谋、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少校参谋、台北军中广播电台广播科科长、高雄广播电台台长、高雄市记者公会常务理事、左营军中广播电台台长、台北总台研究发展室主任兼节目科科长、世界诗人资料中心主席(与梅茵·戴若同任)、中美投资企业公司秘书长等。8 岁启蒙读书。1937 年入楚村中学读书,次年考取军校。1944 年应召赴印度参加训练,行前与陈信玲结婚。次年回国,1949 年抛妻弃子去台湾,两年后协助纪弦办《诗志》、《现代诗》等刊物。后纪弦成立“现代雁”,因不同意现代派“现代诗是横的移植,不是纵的继承”的主张,拒绝参加,亦拒绝加入由覃子豪等组建的意在与现代派抗衡的蓝星诗社,声言不为任何一方写稿,而走自己创作的路。1955 年与墨人主编《中国诗选》,不怀派系之见,同时介绍出版纪弦与覃子豪的作品,开诗坛、出版界风气。任左营台长时,曾与洛夫、症弦同事,张默亦在同一军区,交往颇多。1958 年再婚,旋告感情破裂。1960 年开始与章子豪过从甚密,讨论现代诗前途,说服覃放弃现代诗所持的反传统观点。1969 年自军中退役,参与辛郁、罗行等创办十月出版社,倡导诗坛团结,屏弃派系之见,为现代诗光宗,遂成立诗宗社,并当选为社务主任委员。1973 年以中国诗人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出席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在与第二任妻子结婚 15 年后终告离异,次年与美国诗人梅茵·戴若结婚,遂定居美国。15 岁时从叔祖彭蓬村自音韵平风格律作对开始学习作诗,并读唐诗、古文等。彭氏自称此启蒙影响其一生的创作。19 岁时受新文学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977 年创作路向突变,尝试以唐诗韵叶韵创作押韵现代诗,一反现代诗废韵的主张。曾获中华文艺创作奖、菲律宾国际桂冠协会诗奖。著有诗集《载着歌的船》(1953)、《恋歌小唱》(1955)、《花叫》(1974),散文集《情感散记》(1969)、《虚空与自我》(1975),诗论《诗的鉴赏》(1971)以及《彭邦桢自选集》(1980)等。

为您推荐

潘雨桐

潘雨桐:(1937— ) 马来西亚华人小说家。男。原名潘贵昌。祖籍广东梅具,生于马来西亚森美兰文丁。先后在马来西亚芙蓉中华中学和新加坡中正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1957 年后留学台湾和美国,先后获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农学士、美..

潘荣礼

潘荣礼:(1938— ) 台湾小说家。男。台湾彰化县人。曾从事农耕、畜牧、养鱼等业,参加过台湾立法委员竟选。著有短篇小说集《觅心记》(1968)、《招魂集》(1974)、《推动摇篮的手》(1975)、《弹笑集》 (1977)、《台湾活宝集》(1978)..

裴普贤

裴普贤:(1921— ) 台湾学者。原名裴傅言。女。山东诸城人。早年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毕业,赴台后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诗经相同句及其影响》、《诗词曲叠句欣赏研究》两书,另与丈夫糜文开合著《诗经的欣赏..

澎湃

潘人木

潘人木:(1919— ) 台湾小说家。原名潘佛彬。女。辽宁人,原籍江西。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即随丈夫去新疆从事教育工作。台湾光复后到台湾定居,现为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主任。50 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被称为当时“风..

欧阳子

欧阳子:(1939— ) 台湾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本名洪智惠。女。祖籍台湾南投,生于日本广岛。现居美国得克萨斯州。祖父洪火炼是台湾卓屯的一个有名乡绅,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日据时代将其父洪逊欣送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法律,毕业..

年红

年红:(1939— ) 马来西亚华人儿童文学家。原名张发,字德发。笔名晋溪、夏之雷、鲁师、易兆、龙赤等。男。祖籍福建晋江,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市。毕业于麻坡国立日间师训学院,现任柔佛东甲启明一小校长。出身小商之家,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