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 指新闻事业所具有的揭露和批判功能。最初提出新闻事业战斗性的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富兰克林,他在1721年创办《新英格兰新闻报》时主张用“讨伐”的报道方式揭露殖民主义者。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大都体现了这种战斗性。无产阶级同样十分重视新闻事业的战斗性,总是把报刊作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1848年马克思在创办《新莱茵报》时就明确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275页人民出版社)。《新莱茵报》用自己的斗争实践开创的坚持战斗性的光荣传统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报刊所继承。中国共产党人主张把党报办成“战斗性的机关报”。1942年4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致读者》的社论中指出,报刊要“洋溢着战斗性”,并把“战斗性”同“党性”、“群众性”、“组织性”并列为党报应具备的基本品质。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又提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53—154页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战斗性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揭露和批判一切反动派的思想及其言行;②揭露人民内部矛盾,批评社会不正之风;③宣传真理,伸张正义,针砭时弊,驳斥谬误;④报道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促使其得到解决;⑤从政治着眼,反映带倾向性的重大社会问题。

为您推荐

《战斗的年代》

《战斗的年代》:柯尤木·吐尔迪着。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维吾尔文版。50万字。3卷。描写新疆塔克拉玛干边缘莎车河畔扎拉甫番村的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新疆解放前后反抗压迫、争取解放、走上农业合作化康庄大道的历程..

战斗的村民

战斗的村民 : 朝鲜中篇小说。千世峰著。写于1952年。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李爱英译。千世峰(,1915— ),朝鲜小说家,出生于咸镜南道高原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5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还有短篇小说..

《战斗的一生》

《战斗的一生》:副名:回忆应修人烈士。曾岚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版,1982年版。6.5万字。叙述烈士一生的革命活动和文学活动。他离家去上海当学徒,参加“五卅”运动,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在中共中央..

《战斗在南泥湾》

前进中的战斗

前进中的战斗 : 描写苏联社会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加·尼古拉耶娃著。1957年连载于苏联《十月》杂志第3—7期。其中的部分片断曾由郭家申选译成中文,发表于《春风译丛》1982年第3期上。加·叶·尼古拉耶娃(Галин..

《像铁人那样战斗》

《像铁人那样战斗》: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工交办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第一集),1978年11月版(第二集)版。15万字。报告文学集。第一集描写开滦煤矿劳动英雄侯战友、峰峰矿务局劳动英雄秦守智、海港女劳动模范董..

《战斗在北大荒》

《战斗在北大荒》:副名:牡丹江青年垦荒队的故事。郑加真等整理。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7月版。10万字。北大荒青年农场场史。1955年,牡丹江市300多名青少年组织垦荒队,远征北大荒。他们依靠勤劳的双手,伐木刈草,自己建房,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