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书

    制书 : 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在周??,天子和诸侯国君向臣民发布号令称为誓,也是命令的意思。誓字也写作制。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制字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用词,同时形成的文字也称为制。两汉至隋历代相承,用以颁布某些制度和政策,称为制书。制书虽使用得不多,却是诏令文书中最重要的一种。唐宋时期制书一词内涵有很大变化,分广、狭二义。广义包括诏令文书所有文种,作为法律词汇并包括官府往来文书在内;狭义是具体文种名称,主要用于任免高级官爵或颁布重要政令。唐初沿袭前代制度,发布重要政令主要使用诏书。武后天授元年(690)改国号为周,因诏字与武后之名曌字同音,为避讳而废之,重要政令一律改用制书发布。唐中宗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恢复使用诏书,而制书的用途也不仅用以颁布制度、政策,还常用以颁布重大政令,如施行大赏罚、宣布大赦等。唐宋制书用于任免高级官爵的最多,由侍从官翰林学士起草,通称内制。宋代程式:起首书"门下"二字,意先给门下省看;正文前段开头用四六对偶句四句一联,概述新授何种官职,称为"制头"或"破题",接叙授官的原因;中段开头是被授予者的前任官衔和姓名,接叙其任职表现,加以表扬,然后说明授予新官职的意义;第三段开头一句"於戯!"(呜呼),接写几句勉励之语;最后写新授的官职,用"主者施行"结束全文。
  元代任免高级官员仍用制书,而至明清时期缩小了使用范围,只用于宣布例行的重大礼节性活动,如祭祀天地、立太子、册立后妃等。在举行仪式时派专人向参与者宣读。有些文种内容用制,但不是单独的文种名称,如取中进士公开张挂的名单,明称黄榜,清称金榜,文字用制;诰命、敕命的文字也用制,开头都作"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清代称之为制词。明清制书一词作为法律词汇,内涵比唐宋谨严,专指皇帝发布的文字,包括零散字、词。

为您推荐

诏令文书

诏令文书 : 中国历代帝王向所属臣民发布的各种文书的统称。这类文书当时具有法律效力,与一般只有行政效力的官府下行文书性质不同,在中国古文书中自成一类。   战国以前诏令文书使用的各文种还没有专名,都..

郑樵 (1104~1162)

郑樵 (1104~1162) :   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自号西溪遗民,世称夹漈先生。福建路兴化军兴化县(今莆田县)人。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 4月..

纸质文献

纸质文献 : 以纸张为载体,用书写或印刷等方式记录知识的文献。纸质文献最早出现在中国,4世纪以后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应用。   纸是一种薄膜状的纤维制品。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用絮绵丝制成的"絮纸"。..

郑振铎 (1898~1958)

诏书

诏书 : 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是使天下臣民周知的文告。诏是告诉的意思。战国以前,上下相告常用诏字;秦统一六国后,规定诏字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用词,他人不得使用,诏书亦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

《元典章》

《元典章》 : 中国元代地方官纂的法典、案例文件汇编。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不著编者。该书包括前集60卷及《元典章新集》两册(不分卷)。前集编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收集的文件始自元世祖中统元年(12..

张元济 (1867~1959)

张元济 (1867~1959) :   中国近代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生于1867年10月25日。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