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樵 (1104~1162)

    郑樵 (1104~1162) :   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自号西溪遗民,世称夹漈先生。福建路兴化军兴化县(今莆田县)人。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 4月26日)。自幼好学。16岁时与堂兄郑厚在夹漈山下刻苦读书,历30年。以后又出外访查佚书10年,对当时图书存亡情况有较全面了解。约在1155~1156年之间,草成《修史大例》12篇,准备编写一部中国通史。1158年,被推荐任右迪功郎。宋高宗批准他编写通史的计划,于次年开始写作。1161年转任枢密院编修,完成《通志》(见政书)。次年病逝。
  郑樵一生专心著述,据统计达84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仅《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及一些零散遗文。其《通志》为一部巨著,共 200卷,分传、谱、略3部分。20略共52卷,是全书精华。其中的《校雠略》和《艺文略》是研究中国目录学、校雠学的重要文献。在《校雠略》中,他从理论上阐明了图书采访、类例、著录、注释的观点。在《 艺文略 》中,他突破前人所用的四分、五分、六分、七分、九分等文献分类方法,创立了12类、100家、432种的分类体系,著录10912部、110972卷图书,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当时的文献存亡情况,超越了前人,取得很大成就。
  郑樵的学术思想主要是"会通"、"求是"和"创新"。主张修书要据"仲尼、司马迁会通之法"。不赞成编写"后代与前代之事不相因依"的断代史。他重视实践的经验,反对"空言著书",认为有许多东西是书本上没有的。他批评许多学者"只知泥古而不知有今,只知拘守而不知变化",陈陈相因,缺乏创见。认为"诗书可信,然不必字字可信"。
  见《通志·校雠略》。

为您推荐

诏令文书

诏令文书 : 中国历代帝王向所属臣民发布的各种文书的统称。这类文书当时具有法律效力,与一般只有行政效力的官府下行文书性质不同,在中国古文书中自成一类。   战国以前诏令文书使用的各文种还没有专名,都..

《元典章》

《元典章》 : 中国元代地方官纂的法典、案例文件汇编。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不著编者。该书包括前集60卷及《元典章新集》两册(不分卷)。前集编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收集的文件始自元世祖中统元年(12..

张元济 (1867~1959)

张元济 (1867~1959) :   中国近代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生于1867年10月25日。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898..

纸草文献

在版编目

在版编目 : 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由某一集中编目机构或某个图书馆的编目部门根据出版机构提供的书稿清样进行的文献编目工作。编目数据一般印在即将出版的图书的特定位置(书名页背面或版权页),以供各图书馆及其..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 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总馆在杭州市。前身为浙江藏书楼,创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冬,学者邵章将杭州东城讲舍改为杭州藏书楼,随后与胡焕建议另建浙江藏书楼。光绪二十九年购得一所民房..

纸草档案

纸草档案 : 古代用纸草纸制作的文书。纸草比岩石、泥板轻便,易于书写,故被广泛传播,使用时间也较长(见纸草文献)。纸草档案长的达105英尺,短的只有4英寸,长的以卷轴形式保存,又称纸草卷。纸草档案不利长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