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传递模式

    情报传递模式 : 从概念上再现一种已实现的物质系统,用以体现情报传递过程的特点。
  香农模式  C.E.香农用下列模式表达信息传递过程,即通过某一信道从发送端传向接收端。电报就是一种情报传递过程,发报人拟定电文,邮电局操作人员在电报机上打字,将电文转换为电信号,经通信线路传给对方的邮电局,在收报机上将电信号还原为电文,送交给收报人。
      


  这一模式原则上亦适用于电话、电视、生物体内的信息传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报传递过程,只是随通信对象不同,所传递的信号在电话时为声波信号,在电报时为字符代码信号,电视时为景物的光学信号。
  一般情报传递的特点  可以视作情报发生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一种通信过程,不过一般通信活动是以发射机为中心,而情报传递则以接收端为中心,紧紧围绕用户需求而展开。发报机在这里换成了设备或机构 (如出版发行部门),通信线路在这里换成了出版物,由于它不能运动,所以要借助于交通工具。为跨越时间进行传递,则要借助于存储设备,收报机则换成了接收设备或机构。
  常见的情报传递模式  1950年C.N.穆尔斯就曾将一种常见的情报传递过程-情报检索定义为一种时间性的通讯形式,其特点是发信者在某一时刻发出情报,而接收者可以在较晚的时刻才接收该情报,在整个系统中接收者而非发送者成为最活跃的一方,发送者必需发送一切可能的情报,而接收者必需使用某种检索装置,以便从大量发送的情报中筛选出适合每个接收者自己需要的情报。这种通信是在四度空间里传播的,发信者发送情报后,先由情报机构设法存储起来,待日后某个时刻,接收者发出提问时,才传给他所需要的那部分情报。
  情报机构传递情报的模式  可以用下列简单模式表达:上图表明情报产生者通过情报服务机构传递情报的模式,情报机构(处于情报产生者与用户之间,起一中间人作用)一方面提供一次情报,一方面又根据用户提问间接提供一次或二次情报。


为您推荐

情报·预测·决策

出版时间:1992-11 情报·预测·决策 : 情报检索与利用专著。傅予行主编。198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傅予行,现在湖南大学工作。本书共6章24节,约20万字。“力图从广大情报用户需要出发,把情报知识的介绍与情报..

情报与文献科学技术概论

出版时间:1992-11 情报与文献科学技术概论 : 情报学著作。法国C. 甘沙和M.梅努著。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中译本1987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焦俊武等译。全书内容共分25章,分别介绍了情报、文献工作..

联机情报检索

出版时间:1992-11 联机情报检索 : 美国情报科学系列丛书的第18分册。美国梅尔威尔出版公司1973年出版,1982、1986年两次影印发行。作者F.兰卡斯特(F.W.Lancaster1933—)和E.费伊恩(E.G.Fayen)和E.费伊恩(E.G.Fa..

情报科学的基础

情报检索语言

出版时间:1992-11 情报检索语言 : 情报检索语言专著。张琪玉编著。198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张琪玉(1910—),曾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情报研究所所长。后任空军政治学院图书档案系教授。本书..

情报学概论

出版时间:1992-11 情报学概论 : 情报学理论专著。严怡民主编。1983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严怡民,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教授,主要著作还有《情报系统管理》等。本书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共8章,约25万字。着重从..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百科全书

出版时间:1992-11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百科全书 : 美国出版的有关现代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国际性百科全书。1968—1983年由纽约的德克尔公司连续出版,已有36卷,并出1补本。编者A.肯特(A.Kent),H.兰考尔(H.Lanc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