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古书约》

    《流通古书约》 : 中国清代藏书理论专论。 曹溶著 。曹溶 (1613~1685),字洁躬,又字秋岳,号倦圃。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御史。后仕于清。著有《静惕堂集》等。《流通古书约》是该文集中的一篇专论。作者指出历代藏书家重收藏轻流通的危害,认为中国古籍散佚的重要原因是藏书家将其藏书视为私有珍宝,百般爱惜,不愿公诸于世,致使许多有价值的图书成为孤本,一遇天灾人祸,往往不能保全。作者建议藏书家互相传抄所缺图书,或将所藏珍本刻版刊行,他认为,这样做具有"珍藏不出门"、"有功于古人"、使自己的藏书日益丰富、"各地皆可行"等优点。曹溶所谓的"流通",是指藏书家之间的互借传钞或刻印交换,其目的是为了保存古籍,仍严守着"好书不出户"的古训,与现代图书馆的"文献流通"的概念仍有区别。

为您推荐

流通古书约

流通古书约:书名。明末清初藏书家曹溶(1613-1685)撰。有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藕香零拾丛书》本(1896),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溶字洁躬、秋岳,号倦圃,浙江秀水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藏书数万卷,尤多宋元人文..

流通古书约➀

流通古书约:藏书约名。清初*曹溶撰。溶常与*听云室主人陆漻、*黄宗羲等藏书家互钞秘籍。认为私家藏书应走向流通,提出有无相易、互钞秘本的流通方法。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藏书流通的社会文化意义,对清代、近代私家藏书事业..

《知识流通论》

《知识流通论》:李汉林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18万字。共7章:一、分析知识流通的内涵与外延;二、探讨知识流通的社会动因;三、具体分析知识流通的一些主要社会功能;四、分析知识流通各种方式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不..

文献流通防盗系统

文献流通统计指标

文献流通统计指标 : 衡量图书馆业务水平、馆藏质量和流通工作的一系列指标。主要包括文献流通率、文献利用率、读者到馆率、读者借阅率、读者满足率、文献拒借率、文献保障率等。   文献流通率  文献流..

文献流通自动化系统

文献流通自动化系统 : 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图书馆文献借还业务数据的系统,又称计算机化文献流通系统。   简史  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了机械穿孔卡片系统(见穿孔卡片),它用穿孔来表示还书日期、借阅证..

《流通古书约》

《流通古书约》 : 中国清代藏书理论专论。 曹溶著 。曹溶 (1613~1685),字洁躬,又字秋岳,号倦圃。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御史。后仕于清。著有《静惕堂集》等。《流通古书约》是该文集中的一篇专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