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目录

    禁书目录 : 记录由于政治和社会原因被查禁或销焚的图书的目录。中国自秦始皇开始禁书、焚书,后世都曾禁止某些图书的刊行、收藏和流通。清代中期有禁书目录刊行于世。
  清乾隆时期,借编修《四库全书》之便,寓禁于征,先后销毁图书24次,焚书538 种,13862卷,其他经抽毁删改过的书不计其数(见丛书)。光绪初,姚觐元得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馆奏准《销毁抽毁书目》 (又名《全毁书目》、《抽毁书目》,其中记全毁书146种,抽毁书181种)予以翻刻。后又得浙江布政使司刊《禁书总目》,内容附前目外,尚有军机处奏准《销毁书目》、《浙江省查办奏缴应毁书目》等,连同其弟姚凯元所得河南布政使司刊《应缴违碍书籍各种名目暨续奉应禁书目》一并刻入《咫进斋丛书》。光绪末年,邓实得江宁布政使司刊《违碍书籍目录》残本一册,选其与咫进斋本不重复者,改名为《奏缴咨禁书目》印出。1929年王重民自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检出《四库总目》未收而见于《简明目录》之书9种,编成《四库抽毁书提要稿》于1931年印出。1932年陈乃乾将咫进斋本及各省《奏缴书目》汇编,删重、补缺编成《索引式的禁书总录》。近期出版的禁书目录,则有商务印书馆汇编《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1957),雷梦辰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1989),《中国禁书大观》(1990)所附禁书目录等。
  在西方, 16世纪罗马教廷编有 《教廷禁书目录》。1557年由教皇保罗四世颁布其第1版, 以后曾多次修订,1929年版所列禁书有5000余种。

为您推荐

禁书

禁书:指统治阶层为政治或社会风化的现实功利目的,使用行政或专制手段干预典籍图书正常流通(如编集、印刷、贩卖、收藏、传播、阅读等)的行为。禁书活动常伴有焚书事件发生。历史中国最早的政治性的禁书是在秦孝公“商鞅..

中国禁书大观

中国禁书大观: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出版。约88万字,全一册。该书分为《中国禁书简史》、《中国禁书解题》和《中国历代禁书目录》三个部分。编者在《绪言》中指出:“禁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文化..

禁书目录➀

禁书目录:被封建政府明令查禁的书籍目录。又称“禁毁目录”。根据对被禁书籍的不同处理,还有“全毁书目”、“抽毁书目”、“违碍书目”等不同名称。禁书历代均有,《宋史艺文志》即着录《禁书目录》1卷。清乾隆间修《四..

禁书➀

乾隆禁书➀

乾隆禁书: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之际,在全国范围内收缴禁毁“违碍书籍”。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访遗书时,已有“忌讳字面,并无妨碍……亦不过将书毁弃”之语。此后愈演愈烈,一再下令实力查办、务期净尽。查禁内容十分广泛..

禁书

禁书 : 禁止刊印或不准公开发行的书。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对禁书有不同的标准,涉及严重对立的政治问题,或是有描述色情、宗教、恐怖等内容的图书常被列为禁书。 ..

禁书目录

禁书目录 : 记录由于政治和社会原因被查禁或销焚的图书的目录。中国自秦始皇开始禁书、焚书,后世都曾禁止某些图书的刊行、收藏和流通。清代中期有禁书目录刊行于世。   清乾隆时期,借编修《四库全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