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

    符号 : 指人类用来代表各种事物、思想的记号和标志。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表达形式,离开了符号,就无法进行交流,因而是传播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
符号本身是人类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而创造出来的事物。这个事物的基本作用是有意义地代替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比如用“山”这个文字符号去代替自然界的一种地貌,用〔mæn〕这个语音符号来代替人类自身或成年男子。可见,符号不是所代替事物的本身,而是所代替事物的一种表达形式。
用某种符号去代替某种事物,即以某种形式去“指说”某种事物,是人类社会成员在实践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任何一个符号,都是符号形式和这种形式所“指说”对象即符号内容的结合物。符号形式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符号内容则包含在符号形式之中,是隐性的。因而人们在心理上常常不自觉地把“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等同起来。事实上,符号是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的有机统一体。
在语言学和符号学中,符号的形式被称为 “能指”,符号的内容被称为 “所指”。根据 “能指” 和“所指” 间的关系,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基本类型。图像符号是符号形式自身和指说对象之间具有明显相似性的一种符号。如一张照片与它所显示的一个人,一幅地图与它所表示的一块领土,都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故而照片、地图就是图像符号。标志符号是符号形式自身和指说对象之间具有某种事实或因果关系的一种符号。如敲门是某人到来的标志,浓烟是大火的标志,打喷嚏是感冒的标志。象征符号是符号形式和指说对象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却因使用者的习惯性联想而起意指作用的一种符号。口语中的绝大部分词汇、拼音文字、大部分数字,都是象征符号。
瑞士语言家绪索尔则把符号划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这是更为方便实用的符号分类,所以得到了广泛承认和采用。
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它包括口头语言符号和书面语言符号两种形式。口头语言符号又称语音符号,是语音和它所表达的含义即语义的结合物。语音是符号的形式,语义是符号的内容,但语义内容是附着在语音形式之上的,因而从基本形态上看,语音符号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声音符号。书面语言符号即文字符号,是记录口头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符号是以不同的形体去记录口语中的各个符号,即记录每个音节的发音和意义,因而是字形、字音、字义的结合物。字形为文字所特有,字音和字义则以口语符号的发音和含义为基础。换言之,文字符号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符号以外的在信息交流活动中发挥意指作用的信息表达形式。在传播活动中具有表情达意作用的穿着、手势、姿态、动作、表情、身体接触等,都是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通常被分为体语、近体、服饰、时间、类语言等。体语是用身体的动作如手势、表情、眼神等表达某种信息;近体以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来表达某种信息; 服饰是指人的衣着装饰在传播活动中传递着某种信息; 时间则指传播活动中利用时间因素来传达某种信息; 类语言包括传播活动中的音调、音量、音速、音质乃至停顿等 “声音因素” 和哭泣、呻吟、叹息、笑声、掌声等 “功能性发声”。
不管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在使用过程中都有相应的 “规则”,比如语法,非语言符号的行为规范,就是这样的 “符号规则”。人们正是根据这种符号规则选择适当的若干符号组合成一定的符号序列,将需要交流的信息表达出来,使信息获得讯息的形式,从而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参见 “讯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