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

    邓小平 :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早期革命报刊编辑。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希贤,又名斌,化名阚家麟。1919年9月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1920年9月11日,登轮赴法国留学。1922年6月加入共青团后,在巴耶支部担任两届宣传干事,同时受支部的命令与傅烈共同为华工办理工人旬报。8月1日,少共机关刊物《少年》在巴黎创刊,与李大章担任刻写蜡板的任务。1924年2月,该刊改名为《赤光》继续出版,仍负责刻写蜡板和油印,因字迹清晰,装订简雅,有“油印博士”之雅称。还以希贤本名和化名写过一些文章。同年7月在旅欧共青团“五大”上进入执委会书记局,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6年1月7日离法赴苏联学习,就读于中山大学。同年底奉命回国,1927年2月到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任政治处长。同年6、7月间到武汉,担任中央秘书工作,并改名为邓小平。12月在上海任党中央秘书长。1929年7、8月以党中央代表身份去广西工作,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委兼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2月回到上海。同年7月赴江西中央苏区,任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5月调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次年初在批判“邓、毛、谢、古”事件中撤职。1933年5月调到红军总政治部任秘书长。同年8月6日起主编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至1934年9月25日止共编67期铅印报纸;同年10月至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又编印七、八期手刻蜡板油印报纸,共主持编印该报70多期。当时人手极少,从选稿、编辑、印刷到各种新闻、文章的撰写,都由他亲力亲为,报许多没有署名的消息、新闻、报道乃至许多重要的文章、社论,都出自他的笔下。1935年1月8日义会议后,任党中央秘书长。同年6、7月,调到一军团政治部任宣传部长。1937年1月任一军团治部主任。同年6、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副主任兼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就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939年曾在重庆《新华日报》 和 《群众》 上发表 《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悼丁思林同志》。1943年10月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晋冀鲁豫边区的军政工作。1945年6月在党的 “七大” 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政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兼总前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第二野战军政委。建国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仍关心新闻事业的发展,亲自为西南局机关报 《新华日报》 命名并带头写稿。1950年5月16日,发表 《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2年8月为 《重庆日报》 题写报名。1953年后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1955年4月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党的 “八大”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75年1月在十届二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7年8月党的 “十一大” 后复出仍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3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先后为 《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今晚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 等题写报名。1989年9月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11月8日正式开始过退休生活。出版有《邓小平文选》 (3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等。1997年1月19日21时零8分在北京逝世。

为您推荐

郑景康

郑景康 : 著名新闻摄影家。广东中山人。原名润鑫。1923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课余自修摄影。1925年开始业余摄影工作。1929年任上海柯达公司服务处职员,开始专业摄影工作。1930年在香港开设景..

梁若尘

梁若尘 : 著名报刊活动家。广东丰顺人。原名公溥,又名工甫,或功甫,笔名楚囚、力行、加卫、余学步、疾风、劲草、百孝、若尘、忠殊。初在丰顺中学毕业后即留校任数学教师,并兼任汕头《群声日报》 的..

陶百川

陶百川 : 国民党报人和著名政论家。浙江绍兴人。早年在家乡读私塾,15岁时随父到江苏灌云县读小学。后考入苏州教会学校萃英中学。中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南方大学、上海法科大学就读,并获得文学、法..

杨吉甫

张竞若

张竞若 : 革命报刊编辑和撰稿人。四川南川人。又名鸿沉。幼时曾入南川县立高小读书。1918年到天津求学,考入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工业专门学校。1925年从“工专”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

张友鸾

张友鸾 : 著名新闻工作者。安徽安庆人。1904年11月10日生。字悠然,笔名悠悠、草厂、牛布衣。早年就读于安徽省立第一中学。1922年夏毕业后,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受教于该系主任邵飘萍。1924年与..

张篷舟

张篷舟 : 《大公报》著名战地记者。四川成都人。原名映璧,笔名杨纪、平平等。五四运动时开始在成都的报纸发表文章、报道。1924年在成都创办 《电影旬刊》 和新川通信稿,并用 “平平” 笔名为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