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甫 : 现代诗人和文艺报刊编辑。四川万县人。1904年11月7日生。1920年入万县中学学习。1924年考入北京民国大学预科,后升入英文系本科。常旁听鲁迅讲课,开始撰写杂感和短篇小说。1925年与乡友刘树德 (林铁)、刘进修等共同创办《夜光》 杂志,立志要 “用自己的光去刺破黑暗的夜空”。1930年4月1日,《民大文艺旬刊》 在北平创刊,与王成编辑。1931年6月又同何其芳在北平创办小型文艺刊物 《红砂碛》 半月刊。同年冬回到四川,任成都 《社会日报》 副刊编辑。1932年加入反帝大同盟,任成都一个区的区书记。同年底因病返回万县疗养,在万县中学和万县女子中学担任国文教员,并创办文艺刊物 《枇杷》 和 《小诗专刊》,在学生中传播爱国主义思想。1937年 “七七” 事变后,与何其芳应万县 《川东日报》 主笔秦斌的邀请,合编该报文艺副刊 《川东文艺》 周刊,积极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春出任万县报佛寺小学校长,并与自己的学生、共产党员张学培在该报主办副刊 《长城》,任主编,连续发表了臧克家、姚雪垠、碧野等进步作家的作品,还亲自撰写了 《中国是哪一只船呢?》 (1938·4·18) 等文章。1940年秋担任万县中学校长持续4年之久。1944年春,出面领导该校创办《文化旬刊》,以团结知识青年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出版几期即遭万县专署查封。1945年秋,在县南白羊乡创办私立鱼泉中学,自任副董事长,并继续为《川东日报》 副刊 《川东文艺》 撰稿。1946年10月4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关押4个月后,经万县百余名教职员签名搭救和重庆 《新华日报》、《大公报》 等报纸的声援,始被释放。1949年冬积极策动万县白羊区区长熊孔言起义。12月8日万县宣告解放,任万县市军管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任命为万县市建设局局长。1950年起任万县市副市长兼县文联主席、川东行署委员。合省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1955年起任四川省文化局局长。1957年3月赴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历任省人大代表等职。1962年11月10日因患肺原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在成都逝世。著有小说 《更夫》、《晚归》、《李二嫂》 及 《杨吉甫诗选》 等,其诗作被译介到瑞典和香港。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