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鲍威尔

    小鲍威尔 : 约翰·威廉·鲍威尔(Jhon Willian Powell)。上海英文周刊《密勒氏评论报》 主编约翰·本杰明·鲍威尔之子。生长于上海,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抗战时期由美来华,曾在重庆美国新闻处工作。为进行对敌宣传,曾随轰炸机出动,在香港、广州上空散发传单。抗战胜利后,及时赶赴上海,于1945年10月在沪复刊被日军查封的英文周刊《密勒氏评论报》,继任主编。该报以报道评论中国和远东的政治经济时事为主要内容。他富有正义感,改变该报过去支持国民党政府的言论态度,约请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爱德华·罗勃 (EdwardRolrough)、詹姆斯·史梯华 (James Steware) 等人撰稿,同时自己也是该报的主要作者。1947年初曾亲访台湾,从3月27日起在该报连续发表《台湾岛的血浴》、《台湾需要好政府》 等目击记,抨击国民党台湾省主席陈仪的虚伪与残酷,说他是“一个旧时代强横的老军阀”。为上海中外记者中报道台湾人民举行反蒋起义、遭血腥镇压的 “二二八” 事变最详尽的第一人。他与中国的民主人士颇多来往,曾参加国际人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并被推为重要负责人之一。在其主持下,该报大部分稿件为中国作者所写,因此对于中国真相的反映比较真实,如对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马家在青海、宁夏的统治,均暴露得十分透彻。同时,对美国当时的远东政策也每有尖锐的批评。在朝鲜战争中,因报道揭露美国在朝鲜战场使用细菌武器真相,该报被美国政府禁止邮寄国内发行。因失去主要读者,将该报于1953年6月停刊。

为您推荐

阿特丽

阿特丽 : 弗利达·阿特丽(FredaAttlee)。抗战初期活跃于中国的英国女新闻记者。生于英国伦敦。1930年与俄国籍丈夫在苏联生活,直至1936年丈夫被秘密警察抓走。丈夫曾是苏联驻日本的商务处长,因此来..

《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

《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 : [美] 沃纳丁·赛弗林、小詹姆斯·W坦卡特合著,陈韵昭译,福建人民出版社的一部概论性传播学著作。中译本经过删节,共分为十八章。全书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

伊罗生

伊罗生 : 哈罗德· P · 伊罗生(Harold Pobere Lsaacs)。在华从事新闻活动的美国人。早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30年毕业后到《檀香山广告报》 任职。不久来华,任职于上海 《大晚报》 和 《大陆报..

《斯大林论报刊》

《高尔基论新闻和科学》

《高尔基论新闻和科学》 : 王庚虎译,由新华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38.5万字。作为大文豪的高尔基,同时也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杰出的科学宣传家。他是把科学引进新闻领域,主张新闻与科学结合的先驱者..

贝特兰

贝特兰 : 詹姆斯·门罗·贝特兰(James Munro Bertram)。访问过延安的著名外国记者。1910年8月11日生于新西兰北岛奥克兰一个牧师家庭。在新西兰大学附属奥克兰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32年考入英..

艾尔索普

艾尔索普 : 约瑟·赖特·艾尔索普(Joseph Wright)。曾在中国活动的美国记者和专栏作家。193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入《纽约先驱论坛报》 任见习记者。1936年任该报驻华盛顿记者。1937年与同事金特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