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罗生

    伊罗生 : 哈罗德· P · 伊罗生(Harold Pobere Lsaacs)。在华从事新闻活动的美国人。早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30年毕业后到《檀香山广告报》 任职。不久来华,任职于上海 《大晚报》 和 《大陆报》。后在上海主办英文 《中国论坛报》,兼法国哈瓦斯通讯社驻沪通讯员。1933年1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担任该盟执行委员。1943年至1950年任美国《新闻周刊》副主编,曾在中国活动。1944年10月26日,在重庆为不能赴延安,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12月11日秘密发电,透露 “史迪威文件” 内幕,后又“屡次由渝秘密拍发漏检新闻”,均为国民党当局所严加注意。1953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1965年后任政治学教授。著有 《国民党反动的五年》 (1932)、《中国革命的悲剧》 (1938年)、《亚洲殊无和平》 (1947年)、《心影录——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和印度形象》 (1958年) 等书。

为您推荐

阿特丽

阿特丽 : 弗利达·阿特丽(FredaAttlee)。抗战初期活跃于中国的英国女新闻记者。生于英国伦敦。1930年与俄国籍丈夫在苏联生活,直至1936年丈夫被秘密警察抓走。丈夫曾是苏联驻日本的商务处长,因此来..

《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

《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 : [美] 沃纳丁·赛弗林、小詹姆斯·W坦卡特合著,陈韵昭译,福建人民出版社的一部概论性传播学著作。中译本经过删节,共分为十八章。全书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

《斯大林论报刊》

《斯大林论报刊》 : 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23万字。本书根据我国现有的《斯大林全集》(共十三卷)、《斯大林文选》(共两卷) 和《布尔什维克报刊文集》中的有关文章选编而成。本书共汇..

贝特兰

艾尔索普

艾尔索普 : 约瑟·赖特·艾尔索普(Joseph Wright)。曾在中国活动的美国记者和专栏作家。193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入《纽约先驱论坛报》 任见习记者。1936年任该报驻华盛顿记者。1937年与同事金特纳(R..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委员会1980年2月提交的关于当代世界新闻与传播调查研究的总结报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办公室发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出版中译本,由..

夏庇若

夏庇若 : 迈克尔·夏庇若 (Michael Shapiro)。新中国成立后在新华社工作的英国专家。他出身在英国一个贫苦家庭。30年代初,考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并投身于工人运动。1934年加入英国共产党,先后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