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群

    张黎群 : 著名青年报纸主编。四川蒲江人。原名福祥,又名黎文星、黎富敏、黎储力。早年在成都南城小学读书,十四五岁时到杭州、上海读书。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并为四川成都 《新新新闻》、《成都新闻》等报刊撰稿。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10月9日,《救亡周刊》 在成都创刊,曾参加编辑。同年赴延安,在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调至 “大后方”,做党的工作和青年工作,1939年任成都 《战时学生旬刊》总编辑。1940年5月,被川康特委调去乐山地区工作,任夹 (江) 洪 (雅) 特支书记。同年7月,担任新成立的中共夹江县委书记。同年12月,调任中共乐山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直至1941年9月。1942年2月到重庆 《新华日报》,参加该报副刊 《青年生活》的编辑工作,撰写有关青年和教育方面的文章,先后发表过 《领导青年需要民主》、《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展开青年学生的民主运动》(与林焕成合写)、《进入农村以后》、《也谈青年的人生观》、《谈训练青年》、《加强独立工作能力》、《如何保障人民的权利?》 等署名文章。同时,还在 《群众》 杂志上发表《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陕甘宁边区一年来的文教运动》等文。抗战胜利后,初任《新华日报》 资料研究室主任,后到南京任记者。国共和谈破裂后到华中解放区,任 《新华日报》华中版研究室主任,后到华东 《大众日报》 主持编辑业务,撰写大量时事述评,曾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参加创办 《新维坊报》,任该报编委会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建国后,调到北京从事团的工作,历任团中央委员、常委,全国青联委员、常委。1950年冬出访苏联 《共青团真理报》,考察和研究创办青年报纸的经验。1951年4月参加创办 《中国青年报》,历任该报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1956年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1957年被选为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从事新闻工作达13年之久。1958年后离开新闻岗位。60年代曾任中共绵阳地委书记。“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在四川被关7年半。1978年平反,曾在重庆长寿维尼龙化纤厂任党委书记等职。后调北京中国青年研究所工作。1986年退休,改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著有《青年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共青团章程讲话》、《农村青年突击队》、《青年报刊工作》和《巴山漫话》等。

为您推荐

英国报业

英国报业 :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就开办了英国的第一家印刷所。但由于统治阶级对印刷业与信息的传递控制很严,故一直过了差不..

王揖

王揖 : 著名报纸编辑。四川阆中人。本名萧礼重,又名萧道履。1936年起在成都天府中学、华西协和高中读书。1937年春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冬放弃优裕的家庭生活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徐亦安

徐亦安 : 著名新闻工作者。浙江嘉善人。1919年1月生。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皖南事变后,受党的委派,进入重庆 《商务日报》 任记者、编辑主任、特派记者,并介绍一批进步新闻工作者到该报..

世界报业简史

四、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四、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 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联合发出《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规定》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

张西洛

张西洛 : 著名新闻记者。四川重庆人。曾用名国华。中学时代即为当地报纸撰稿。1936年春因参加重庆市中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被校方开除。同年7月,加入重庆救国会,负责下属自强读书会、民众歌咏队等进..

李何

李何 : 新中国的第一个驻外记者。福建福州人。1918年2月生。原名洪履和,字祖同,笔名小黎。出身于职员家庭。五六岁时进私塾,以后随父到广东汕头,在汕头英华中学读书。193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厦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