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报业

    英国报业 :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就开办了英国的第一家印刷所。但由于统治阶级对印刷业与信息的传递控制很严,故一直过了差不多两个世纪,英国才出现了近代报纸。而在此之前,从13世纪开始,在英国曾出现过手抄新闻书。16世纪,还出现过一些具有文学色彩的新闻信及新闻诗。
英国第一份近代形式的报纸是1665年的 《牛津新闻》。这是英国第一张报纸。该报是周二刊,单页两面印刷,经皇家许可发行。1666年,第24期后更名为 《伦敦公报》,成为正式的宫廷报纸。《伦敦公报》 作为英国宫廷的官报一直出版到现在,是世界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的报纸。
18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最早的日报。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在伦敦创办了 《每日新闻》,又译作 《每日科兰特》。
1785年,英国煤炭大王约翰·瓦尔特创办了 《世鉴日报》。1788年元旦,该报改称 《世鉴日报或泰晤士报》。同年三月,又改名 《泰晤士报》。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泰晤士报》 派员采访到不少独家新闻,该报因此而有了名气。19世纪的英国报业可说是 《泰晤士报》 的世纪,《泰晤士报》 发展成为英国的 “指导性报纸” 和世界大报。
19世纪末,英国的第一家报团——北岩报团逐步形成。
1954年,英国报纸的发行量曾达到2900万份。这一创纪录的数字迄今未被打破。近年来,在电视的冲击下,报纸发行量保持在2200万份左右。现有日报和星期日报130多种。另有周报周刊1000多种。
英国的报纸明显地被区分为高级报与大众报,二者泾渭分明,在内容与办报手法上大相径庭。
高级报(Quality Papers)着重刊登国内外新闻和政论文章,比较严肃,着眼于内容的高质量,极少刊登黄色新闻与图片。英国的高级日报仅4家,即 《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 和 《金融时报》。另有一家星期日报纸 《观察家报》 也被人们看作是高级报纸。
创办于1785年的 《泰晤士报》 由泰晤士报业公司在伦敦出版。发行量约45万份。每天20至30个版面。作为英国历史悠久、消息灵通、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一份老报,它的消息来源一般说来较为可靠,报道与评论也相当严肃。该报自称 “独立”、“客观”,实际上,在重大的内外政策上往往反映英国官方的意图。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伦敦 《泰晤士报》 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张报纸。事实上,据我所知,除密西西比河外,再没有比它更有力量的东西了。” 由此可见 《泰晤士报》 在大英帝国时期的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成了英帝国的一块招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林肯所致力并献身于其中的解放黑奴运动却遭到了 《泰晤士报》 的全力攻击。这也说明保守是 《泰晤士报》 的传统,此外还可加上随风转舵。马克思曾于1861年辛辣地描述并抨击了这家报纸。他说,“‘英国人民靠阅读 《泰晤士报》 参加对自己国家的管理。’ ……这一意见只有涉及王国的对外政策时才是正确的。至于国内改革,就从来没有在 《泰晤士报》 的支持下实现过;相反,《泰晤士报》 在确信自己完全无力阻挠实现这些改革之前,是从不停止反对它们的。……每当改革的拥护者胜利在握时,《泰晤士报》 就来了一个急转弯,从反动阵营溜掉,并且能想出办法在紧要关头和胜利者站在一起。”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335页。) 《泰晤士报》 的这种风格,实际上是大英帝国风格的典型表现。
1908年,《泰晤士报》 从瓦尔特家族转到北岩勋爵手中。1922年该报又转入美国人阿斯特家族之手。1966年,英籍加拿大人汤姆森从阿斯特家族手中买下《泰晤士报》。1981年,该报又被跨国公司老板、英籍澳大利亚人鲁珀特·默多克买下。如果说,19世纪的《泰晤士报》的不可一世,折射出大英帝国的强盛,那末,20世纪《泰晤士报》的衰落与不景气,正是大英帝国走向老迈与衰朽的生动写照。
《卫报》创刊于1821年,原名《曼彻斯特卫报》。创办时是一家地方性的周报,在19世纪40年代的反谷物法运动中,异军突起,确立了该报作为工业资产阶级的喉舌地位。1855年改为日报,逐渐向高级报转变。1959年,该报开始在伦敦和曼彻斯特两地出版,并改名《卫报》。从此,确立了该报在四大高级报中的一席之地。
《卫报》在政治观点上倾向于工党。发行量47万份。读者多为政界人士和高中级知识份子。
《每日电讯报》创办于1855年。创办之初是一份廉价报纸。后在勒维父子的经营时期,它一方面保持了大众化的风格,同时又较为注重报纸的庄重风貌。1888年,该报曾达到30万份的发行量,号称世界第一。一直到现在,《每日电讯报》依然是四大高级报中唯一一家保持高发行量的报纸,它现在的发行量114万份。在政治立场上,该报倾向于保守党。
《金融时报》创刊于1888年。这是一份侧重金融、工商业新闻的报纸。但也注意政治新闻。在政治倾向上靠近保守党,是伦敦金融界的喉舌。该报发行量20万份,但分布世界上120多个国家与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侧重经济的报纸。
《观察家报》是唯一一份享有高级报名声的星期日报。该报创刊于1791年,也是英国现存最老的星期日报。《观察家报》消息相当灵通,注重政治、经济、外交和文艺方面的评论,长篇文章较多。该报发行量75万份,在英国中上层知识分子中颇有影响。
大众报(Popular Papers)在版式上为四开小报,一般每期30至40版。在内容上主要刊登耸人听闻的黄色和黑色(凶杀)新闻以及一般的社会新闻。大众报注重体育与娱乐消息。对国内外大事则以短小、通俗的形式加以报道。大众报广告比例较高级报大,在编排上也要较高级报活泼生动。大众报面向社会大众,高销售量是其主要经营目标,故发行量往往远非一般高级报可望其项背。
英国大众报中较为著名的有《每日邮报》、《每日镜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
《每日邮报》创办于1896年,创办人是英国报业史上大名鼎鼎的威廉·哈姆斯沃思,即后来的北岩勋
爵。创办初始的《每日邮报》是英国当时第一家全国性早报。哈氏将读者定位为社会的中下层,尤其是妇女,他力图将该报办成“忙人和穷人的报纸”。精编、通俗易懂是《每日邮报》的特点。加之报纸售价仅半便士,故一创刊就获得极大成功,创刊号即发行40万份,是当时创刊号发行量的世界纪录。哈氏以此报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英国的第一个报团——北岩报团。现在该报每日发行190万份。
《每日镜报》创办于1903年。这是北岩勋爵所办的另一份主要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报纸。这家报纸与《每日邮报》和1900年创刊的《每日快报》在本世纪初的英国大众报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现在的《每日镜报》,在政治观点上倾向于工党,发行量360万份。
《世界新闻报》创办于1843年,发行量居大众报之冠,达470万份。它是一份星期日报,以色情、暴力和体育新闻为依托。现该报属于默多克报团所有。
《太阳报》创办于1969年。默多克在那一年买下了濒临破产的工党报纸《每日先驱报》,在该报的基础上,办了这家《太阳报》。比起那些老牌大众报来,《太阳报》只能算个小弟弟,但它现在却一跃而居大众报中发行量最高的日报。其日发行量达到了410万份。为什么它会在强手如林的大众报中后来居上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只在于它比起那些不严肃的大哥哥大姐姐来,行事更不严肃。该报经常刊登半裸体图片,迎合小市民趣味。但该报也不时透露一些英国下层社会的真实情况。在政治上它是保守党的坚定的支持者。
耐人寻味的是,堪称英国报林中最不严肃的《太阳报》及《世界新闻报》是由报业大亨默多克所办,而居于英国报林另一极的最严肃不过的《泰晤士报》的老板竟然也是这位默多克先生。这两类风格迥异的报纸居然属于同一老板,看来,名和利,质与量,都是默多克们所希翼与追求的。
英国报业的大本营历来在伦敦。伦敦不仅诞生了《泰晤士报》这样一些举世瞩目的报纸,英国的一些地方报纸,也往往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到伦敦来闯天下、图发展。《卫报》就是从曼彻斯特迁来伦敦的。而伦敦报业又集中在一条叫做舰队街的大街之上。舰队街又名佛里特街,位于伦敦中区。那里原为一条小河,即舰队河。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填河筑街,形成了舰队街。18世纪以来,它成了英国新闻出版业的中心。英国的大报馆、大出版公司有许多都设在这条街及其附近。于是,舰队街名扬天下,并且成了英国新闻出版界和报业垄断资本的代名词。跨国报业大亨汤姆森勋爵的封号中就用了舰队街这一代名词 (Sir Thomson of Fleet)。
20世纪70年代,英国报业开始了艰难的技术更新历程。历史悠久的舰队街一方面凝聚着英帝国报业的往日辉煌,却也体现着古老的铅与火的办报传统。在告别铅与火的这场报业技术更新过程中,许多报纸在告别铅与火的同时,也告别了舰队街,到更大的空间——伦敦郊区去拓展新的天地。包括 《泰晤士报》在内的许多大报纷纷陆续迁出了舰队街。舰队街已失去了往日作为报业大本营的风采,但舰队街一词却依然是英国报业的指称。在这一意义上,舰队街是英国报业兴衰的一个缩影。
为数众多的星期日报纸是英国报业的一大特色。
英国之所以存在大量星期日报纸,是由于其日报历来有星期日不出报纸的惯例。但就读者方面而言,星期日却较之平日有更多的闲暇时光,于是也就更有时间与精力去阅读报纸。换言之,星期日不仅不应该成为报纸出版的空白,反而理应有更多的报纸满足读者的需要。于是,1779年,英国诞生了第一家星期日报纸 《星期日箴言报》。
严格说起来,英国的星期日报纸应该分成两类。一种是带有周刊色彩的仅在星期天才出版的星期日报。比如 《世界新闻报》、《观察家报》 就属此类。另一种则是由日报另设的相对独立的星期日报,它有点类似报纸的星期刊。但由于正刊星期天无报,故时事要闻也要对读者有个及时的交待。所谓相对独立,是指报纸在经济上与编辑行为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比如 《泰晤士报》 出版公司另设的 《星期日泰晤士报》 就曾单独易手于人。但正刊与星期日报在风格乃至倾向性上又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星期日报纸往往较平日的报纸更侧重评论及独家新闻之类的大块文章。而且报纸的篇幅也一般较平日为多。
许多大报都另设有这类相对独立的星期日报。除《星期日泰晤士报》外,《每日电讯报》另设 《星期日电讯报》; 《每日邮报》 另设 《星期日邮报》; 《每日快报》 另设 《星期日快报》; 《每日镜报》 另设 《星期日镜报》。
英国的新闻报业史是世界新闻报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它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西方报业历史的一个缩影。英国的报业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1644年,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影响下,约翰·弥尔顿以其《论出版自由》 吹响了向封建禁锢开战的号角,提出了废除书报检查的要求,反对以少数人的好恶作为衡量出版物的标准。其影响所及,可谓源远流长。名闻遐迩的《泰晤士报》 在1817年率先实行总编辑制,对提高报纸质量起了重大作用,以后的报纸纷纷效仿。《泰晤士报》还率先使用蒸汽印刷机(1814年) 和轮转印刷机 (1847年),开报业印刷技术革命的先河。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英国报业历史上的亮点与动人之处。但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大英帝国的走向衰微,英国报业逐渐失去其在西方报业的带头羊的地位,而被美国的 《纽约时报》 等报纸所取代。今日的英国报业,尽管拥有像四大高级报及 《观察家报》这样一些颇具影响的报纸,但总的来说,英国报纸在世界上的影响较之美国要小得多,它们往往仅起到美国大报的伙伴作用。这是由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总的第二流的政治、经济地位所决定的。

为您推荐

英国新闻事业

英国新闻事业 : 世界新闻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报刊、广播电台和通讯社。16世纪出现"新闻信件",1665年出版《牛津公报》。此后,随着殖民活动和贸易的发展,从18世纪起新闻事业日益发达..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 : 英国全国性广播、电视机构,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广播公司之一。是以收听收看费为经费来源的公共广播体制的首创者。1922年10月18日建立。最初由无线电广播公司、电器制造公司合资设立。同年11月..

英国出版业

英国出版业 : 20世纪20年代,出版业成为英国制造业中的重要行业, 年度营业额仅次于食品、机械、化工、电器、车辆,居第5位。这个时期,出版业开始趋向大型化与专业化。例如,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英国)和梅休因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