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

    古籍整理 : 专指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使新出版本便于现代人阅读。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保留下来的古籍(包含传抄和刻印),数量庞大。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古籍约有 8万种左右。清代乾隆时官修的 《四库全书》 所收至清初为止的古籍就有 1万多种,18万卷。古籍的下限,一般断至辛亥革命(1911),但近来有下延的趋势,少数由清代进入中华民国时期的著作也归入了古籍。古籍的分类,传统的分法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每部下面再分门类,每类下面再分小类。现代则采用文学、语言、历史、哲学、科技和综合参考等新的分类法。

  为了便于现代人以及后代的阅读、研究,古籍整理便成了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要求对古籍进行审定、校勘、标点、分段、 注释、 今译等专门工作。 影印和索引(也称"引得"、"通检"工作,也属于古籍整理的范围。影印工作要求考证版本、检查漫漶,配补描修等。索引工作要求编制人名、地名、书名和各种语词、术语等的索引,以便于对古籍的检索。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版界、学术界就开始重视古籍整理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经过整理的古籍,如亚东图书馆的标点本古典小说 (《红楼梦》、《水浒》等 ),商务印书馆的 《国学基本丛书》 ,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上海杂志公司的《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等。商务印书馆在影印古籍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出版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珍本丛书》等,使许多珍本、善本得以公之于世,至今尚为学术界所使用。索引工作方面,则有哈佛燕京学社的"引得"和中法学会的"通检",也是古籍研究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承并发展了过去古籍整理的优良传统,古籍整理工作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1988年统计,已整理出版和影印古籍3000种左右。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集合全国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齐燕铭任组长),制订了长期的规划,使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走上正轨。"文化大革命"期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遭到破坏,中断10年之久。

  1981年 9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当前要认真抓一下,先把领导班子组织起来,把措施落实下来"。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恢复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组"(李一氓任组长),制订了1982~1990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简称"九年规划"。随之各省市也根据自有的条件相继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分别制订了各自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中华书局一直担任着古籍整理出版的主要任务,同时,各地还相继成立了专业古籍出版社 (名称不一,有的冠以地名,如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等;有的称为书社,如齐鲁书社、岳麓书社等),古籍的整理出版蓬勃开展。

  整理古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专门的人才;出版古籍,也需要有专业的审稿和编辑人员。中央的指示中指出,"整理古籍,需要有一个几十年陆续不断的领导班子,保护连续的核心力量";"从事整理古籍的人,不但要知识基础好,而且要有兴趣"。这对于出版古籍的出版社和古籍编辑来说,同样也是重要的。而要做一个胜任的古籍编辑,第一要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第二要有从事这项工作的兴趣与事业心。二者不可缺一。

  经过整理和编辑加工的古籍,有两种形式:排印本和影印本。

  ?庞”荆悍直甑惚尽⒌阈1尽⒓阈1尽⑿伦⒈尽⒀∽⒈镜龋唤褚牒退饕彩粲谂庞”尽?

  影印本:分线装和平、精装两种形式。过去的影印本,大都采用线装,保持中国古书古雅的特色;但当代的趋势,要求影印的古书采用平装、精装的形式,这样价格可以低廉,又便于插架。影印的古籍也可以加以断句或校勘,有部分影印的古籍已是断句本或校勘本。

  排印古籍与影印古籍,一般说各不相涉。但是过去商务印书馆创造了在一部丛书内排印与影印并举的格式,这就是古籍爱好者所熟悉的《丛书集成》(初集)。它收录 100种丛书,去其重复,有的排印(加黑点断句),有的影印。这个例子说明古籍整理出版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有一定的体例就行了。20世纪30年代的出版界,在这方面的创造性是应该肯定的。

  标点、分段是古籍整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这就是将古籍加上新式标点,分出段落。标点中又分加专名线与不加专名线两种。专名线指人名、地名,也包括书名。加有专名线的标点本,比不加专名线的要高一个层次,因为判断一个人、地、书名该不该加专名线,需要较高的学识水平。从当前的古籍出版物来看,有直排与横排两种形式,采用横排形式的大都不加专名线,书名线则用尖角号(《 》)标明。

  古籍的影印本主要是选好底本、配补缺页、残页,描修或换字、补字,这几项都是学术性与技术性密切结合的工作。影印书也常发生错误,原因主要出于学术性注意不够。

  古书的文字比较艰深难读,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古书更是难以读懂。为了祖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延续,发扬光大,所以今译也是当前古籍整理应该重视的工作。过去古诗方面的今译较多,散文方面的今译几乎没有,现在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变。当然今译要求做到准确、优美,达到信达雅的标准,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索引是研究与使用古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所以也应视作古籍整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和美国的汉学家有专门的研究人员,从事中国古籍索引的编制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中国近年也开始重视古籍索引的编制工作。索引可以附在一部书的书后,篇幅大的则可以单行。古籍索引的检索,一般采用笔划方法和四角号码方法。

  "九年规划"曾将部分近代和现代人对于古代文史哲的研究,包括对专书、专人、专题史的研究著作,列入古籍整理出版范围,如《中国天文学史》、《中国通史》等。这是就广义的古籍整理而言。

为您推荐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

出版时间:1992-11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 : 版本学著作。魏隐儒、王雨生著。1984年4月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魏隐儒,中国古籍版本学家、画家,1939年毕业于北平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在北京市文物局及中国书店做书画、文物..

图书馆古籍编目

出版时间:1992-11 图书馆古籍编目 : 图书馆学著作。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合编。1985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除绪论外,分6章,6个附录。内容包括:1.古籍著录部分。研究正确著录对揭示一部古籍、..

古籍整理概论

出版时间:1992-11 古籍整理概论 : 古籍整理理论书。黄永年著。1985年7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黄永年(1925— ),江苏省江阴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科..

《鲁迅辑校古籍手稿(二、四、五、六函)》

《中国文学古籍博览》

《中国文学古籍博览》:李树兰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版。64.8万字。收新中国建立后出版的文学古籍和古典文学研究书籍凡2100余种。建国前出版的图书除有新版者外不收。首先列古典文学专业性书目;其次以分体文学史为..

中国近代三大古籍丛书

中国近代三大古籍丛书:指《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和《丛书集成初编》。因这三种丛书均出现于近代,由着名出版社刊印,在社会颇具影响,故此并称。《四部丛刊》是1919年开始由商务印书馆筹划,1922年影印珍本出版“正编”。..

古籍

古籍:通称“古书”。一般指我国辛亥革命以前书写、刻印、制作的图书。据估计,现存古藉约有10余万种,绝大多数为线装,也有不少为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形式。古籍大多用文言文撰作,用繁体字书写刻印,其中颇多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