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修补

    中国古籍修补 : 使破损的古籍恢复原状以便继续使用或长期保存的工作。古籍在长期保管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破损,如封面和书页脱落或散落、书页残破缺口、被虫蛀或霉菌损伤致残、纸张自然老化或污损等现象,需要及时进行修补。
  在进行古籍修补之前,先必须对一切需要修补的图书仔细检查,分别存放。修补前用软毛刷清除书上的灰尘,擦掉铅笔字迹、墨印或其他污垢,清除昆虫的分泌物等。然后按下列方法和程序进行。


  ①制浆糊。选上等白面粉,加适量水捣揉好,然后置于净水中揉洗,分离出面筋,将洗过面筋的浆滤去杂质,再将面浆三五日换一次水,直到清澈为止,晒成干粉,以备制成浆糊。
  ②配纸。选配修补用纸是图书修补前必须进行的工作,不同种类的书,不同时代的书应选用不同的纸,纸的颜色、厚薄、特性等都必须与原书页一致。
  ③揭背和泡水。修补裱托的书页,要把原来裱托的纸揭掉,否则书页僵硬无韧性,不便修补。其方法是先喷水,然后将原裱托的纸背揭去,如水湿严重的书,书页粘在一起,须放入水中泡透,再将书页从水中取出滴干,一张张地揭开。
  ④补书页。凡破损书页,其面积不超过一半者均应修补。超过一半者则可予以更换。
  ⑤粘托镶衬。粘托镶衬一般又可细分为托衬、托镶、粘衬、粘镶、挖心衬、蝴蝶镶等多种方法。书页老化、糟朽、焦脆等很严重或虫蛀面积超过50%的书修补很困难,可用托衬法。纸张老且糟朽、焦脆的书,天头地脚有批校文字,或者是纸张老化失去了韧性的书,宜用托镶。普通线装书书页老化、书口破裂,书面也有破烂,在书页内衬上一张新纸,将书口抹上0.5~0.8厘米宽的浆糊,粘好书口后,再在书页破烂处抹上浆糊,将书页补好,此即粘衬。书品小,天头、地脚、后背狭窄,天头、地脚有批校文字的普通线装书,书页老化破烂严重者,可在书页内铺上新纸,镶宽天头地脚、后背,此即粘镶。一些大小不同的零张单页文献,采用挖心衬的方法装修成册。版画、地图或书型小的书,装修后,为翻阅时既能看到一页的全貌,又使原书不受磨损,宜采取蝴蝶镶处理,这是将书补好后将书口反折,镶上白纸,天头、地脚露出的衬纸是上六下四,装修好后和蝴蝶装相似。
  ⑥抄配和画栏。图书的书页修配好后,在查书过程中,发现缺少书页,就必须在缺少书页处添上白纸以代替缺少的书页,以便把缺少的文字抄进去,此即抄配。书页修好后,如有栏线断缺,把断缺的栏线接通称作画栏。
一般图书馆修补普通书刊,多由流通保管人员兼作,做法也比较简单。但有专门文献保存任务的图书馆,对珍贵图书修补的任务较重,应专门人员或机构从事修补工作,要求也比较严格。(见彩图)


  参考书目
 肖振棠、丁瑜著:《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1980。

为您推荐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

出版时间:1992-11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 : 版本学著作。魏隐儒、王雨生著。1984年4月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魏隐儒,中国古籍版本学家、画家,1939年毕业于北平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在北京市文物局及中国书店做书画、文物..

图书馆古籍编目

出版时间:1992-11 图书馆古籍编目 : 图书馆学著作。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合编。1985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除绪论外,分6章,6个附录。内容包括:1.古籍著录部分。研究正确著录对揭示一部古籍、..

古籍整理概论

出版时间:1992-11 古籍整理概论 : 古籍整理理论书。黄永年著。1985年7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黄永年(1925— ),江苏省江阴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科..

《鲁迅辑校古籍手稿(二、四、五、六函)》

《中国文学古籍博览》

《中国文学古籍博览》:李树兰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版。64.8万字。收新中国建立后出版的文学古籍和古典文学研究书籍凡2100余种。建国前出版的图书除有新版者外不收。首先列古典文学专业性书目;其次以分体文学史为..

中国近代三大古籍丛书

中国近代三大古籍丛书:指《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和《丛书集成初编》。因这三种丛书均出现于近代,由着名出版社刊印,在社会颇具影响,故此并称。《四部丛刊》是1919年开始由商务印书馆筹划,1922年影印珍本出版“正编”。..

古籍

古籍:通称“古书”。一般指我国辛亥革命以前书写、刻印、制作的图书。据估计,现存古藉约有10余万种,绝大多数为线装,也有不少为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形式。古籍大多用文言文撰作,用繁体字书写刻印,其中颇多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