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文字

    石刻文字 : 初期书籍形式之一。在石头上刻字是世界上许多民族都使用的记载方法。《墨子·鲁问》中说"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证明石头在春秋战国时代,和青铜器一样,都曾经做过文字载体。早期石刻文学流传下来的很少,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写刻于石片、玉片的"侯马盟书",陕西出土的刻有 600多字四言长诗的10个石鼓,是春秋战国时期石刻文字的遗存。

  早期的石刻文字,最多是某种事件的简单记录,尚不具备正规书籍的涵义与概念,故历来的书史研究者都把它们称为中国初期形式的书籍。但自东汉雕刻"熹平石经"以来,魏有"正始石经",唐有"开成石经",五代有"蜀石经",直到清代,还刻有"十三经"石碑。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儒家经典,则是地地道道的石头书。其他如房山石经,是释家的石头书。故中国的石刻文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石刻资料,一类则是石刻的书。

为您推荐

石刻平江图➀

石刻平江图:南宋碑刻。高284厘米,宽140厘米。南宋绍定二年(1229)吕梗、张允成、张允迪刻。额题“平江图”,下绘宋代平江府城全图,包括山脉、湖荡、城墙、河流、官厅、街道、寺观、塔桥、园林、古迹、商行、书院、库房、宅..

石刻天文图➀

石刻天文图:南宋碑刻。总高261厘米,宽117厘米。顶端刻“天文图”三字,上半部分为星图,下半部分为文字说明。南宋淳祐七年(1247)王致远摹刻。星图根据北宋元丰间(1078-1085)观测结果绘制。以北极为中心,记录有1440颗星。说明..

石刻题跋索引➀

石刻题跋索引:石刻工具书。杨殿珣编。商务印书馆1941年初版;1957年增订版。增订本收书137种。所收书籍以有关考证者为主,专评书法者不录;以单行本为限,见于文集者不录,各省通志的金石志及一些着名府县志的金石志亦收入。着..

石刻禹迹图➀

苏州石刻天文图➀

苏州石刻天文图:我国现存最古的石刻星图,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东方星象测绘图。据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宋第四次大规模恒星观测结果绘制的详细星图,于淳祐七年(1247)刻成。总高8尺,宽3尺半。上部绘一圆形星图,以北极..

石刻➀

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以纪事的碑碣或石壁。也可以广义地叫做碑。分类以叶昌炽*《语石》为最详,共42类。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则分为7类,即:墓碑、墓志、刻经、造像、题名题字、诗词、杂刻。刻石之风行于秦汉,极盛于后汉..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➀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石刻资料汇编。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选,中州古籍出版社自1988年起影印出版,计划出100册,所收拓本近2万种,从馆藏各类石刻资料43000多种、104000多件中精选编成。经名家入藏整理、批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