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 新闻机构在新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阶级倾向,即替哪个阶级讲话,为哪个阶级服务。

  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新闻领域的实际情况,从一个侧面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上述论点。新闻事业一般是由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支配。统治阶级利用有利的政治地位,以及较为雄厚的物质力量,通过直接间接、或明或暗的办法,影响、掌握、控制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机构,在传播新闻的同时,输送统治阶级的思想,使之成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被统治阶级也会合法、非法地出版自己的报刊,宣扬自己的思想,抵制统治阶级的思想。但是,在统治阶级的限制、迫害下,其影响微弱,被统治阶级无法摆脱统治阶级的新闻舆论和思想的影响。

  新闻事业阶级性的来源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新闻活动中的反映;新闻事业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反映哪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决定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敌对阶级为了改变或维护自己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进行着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社会生活中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新情况反映到新闻中来,如何对待这种新情况, 就表现为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涉及阶级利害事实的报道,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不同新闻机构的阶级倾向非常明显,是非、褒贬、爱憎各不相同,泾渭分明。毛泽东说过,在阶级消灭之前,不论报纸刊物、广播、通讯社都有阶级性,都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如果把报纸当作没有阶级性的,将来是对的,现在不可。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通过新闻报道的内容、编排等等体现的,这首先取决于新闻写作者,主要是记者、编辑;其次取决于新闻机构主持人:社长、总编辑、总经理;最终决定于新闻机构所有者:政党、政府、团体、企事业单位、董事长或资本家。新闻机构所有者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严格挑选、精心培训新闻从业人员,使之自觉地、出色地执行编辑方针。如果新闻作者、新闻机构主持人的阶级立场、政治观点同新闻机构主办人严重对立,就会受到批评、处分,甚至被撤换。

  不同种类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政治性新闻机构,如政党报刊,政府办的通讯社、广播、电视,阶级性比较明显。技术性报刊,娱乐性新闻机构,其阶级性较为淡薄;但是,涉及重大的阶级斗争事件和政治事件的报道,情况就有变化。

  新闻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新闻报道总的来说也具有阶级性,但是,并非每一条新闻都有阶级性。有关社会现象的报道,尤其是涉及重大阶级利害事实的报道,新闻的阶级性比较明显,某些反映自然现象的新闻,同阶级利害无关,也就没有阶级性。

  同一阶级办的新闻机构,对待同一事件的报道,其阶级性的表现大体相同。但是,同一阶级有不同阶层、不同集团、不同党派,由他们支配的新闻机构,在对待某些事件的报道上,其阶级倾向也往往不尽一致。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与受众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传播者有阶级性,新闻接受者也有阶级性。新闻事业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必须研究受众,包括研究受众的阶级性,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新闻报道。一般情况下,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与受众的阶级性相一致时,新闻易被受众接受,社会效果好;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与受众的阶级性不一致时,新闻会被受众抵制,效果不好。新闻机构的报道有真有假,有对有错,同一阶级的受众往往分为先进、中间、后进 3部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对新闻的判断,也有对错。人们不但接受同一阶级新闻事业的报道,而且受到其他方面,包括敌对阶级新闻宣传的影响。这一切,使得新闻事业同受众之间,出现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候,新闻机构的报道,遭到同一阶级的部分受众的严重抵制。简要分析其中原因,不外两大类。一是新闻机构的报道不真实、不正确,遭到受众的正当抵制,新闻机构越是这样报道、宣传,受众的逆反心理越强烈;二是新闻机构的报道是真实的、正确的,受众由于被眼前现象、局部利益所迷惑,或受到敌对新闻宣传的蒙蔽、欺骗,因而产生抵触情绪。

  协调新闻事业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报道为广大群众及各界人士所接受,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如实报道,实事求是;②在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反映情况的基础上,体现新闻的倾向性,包括阶级性;③讲究新闻写作,注意宣传技巧,用事实说话,潜移默化;④经常研究受众反映,以及敌我友新闻宣传动向,加强针对性,及时纠正、弥补己方新闻宣传的失误和不足,同时给造谣、传谣惑众者以必要的回击。

为您推荐

文学的阶级性

文学的阶级性 :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一定阶级的意识,包括一定阶级的立场、观点、态度、感情和趣味。在阶级社会里,文学的阶级性是文学的重要的社会属性。文学的阶级性是由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的阶级性和..

阶级性(新闻)

阶级性:新闻学中常用的阶级性一语是泛指新闻媒介的阶级立场。由于现代新闻媒介都是由一定的阶级代表人物所主持,因此任何新闻媒介都有阶级性。它发出的新闻报道和评论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某一阶级对客观事态的评价。认识..

儿童文学的阶级性

儿童文学的阶级性:一定阶级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社会理想、审美趣味等阶级意识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儿童文学的阶级性与一般文学的阶级性是一致的,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儿童文学要..

人的阶级性

语文词典的阶级性问题讨论(语言)

语文词典的阶级性问题讨论(语言):辞书学问题讨论之一(1979-1980年)。1979年4月,闵家骥在《辞书研究》1979年第一期上发表《谈谈语文词典的阶级性问题》,在辞书学界引起了一场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语文词典有无阶级性?讨..

新闻的阶级性

新闻的阶级性 : 新闻反映和体现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性质,是毛泽东1957年3月10日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在谈到通讯社的消息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时说:“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

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 : 各种机构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介绍情况的一种方式。由各单位新闻发言人主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机关和团体,从1983年开始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首先发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