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评论

    录音评论 : 一种兼用实况音响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这里的“录音”,指出现在评论中的实况录音片断,而不是评论的制播方式。一般地说,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实况音响,只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如真实、典型),并与叙述或论述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都可能成为广播评论表达内容的手段。但在评论中,实况音响本身通常只能作为论据用来证明和说明论点,或作为“由头”借以引出论题,而不能直接用来表现论点或评论作者对于事物的见解。即使作为论据或“由头”,实况音响也只是论据或“由头”的组成部分,离不开叙述语言的解释和补充。也就是说,运用实况音响虽然是录音评论区别于其它广播评论的基本标志,但音响只是评论表达内容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广播评论中运用实况音响,必须坚持为说理服务的原则,严格按照说理的需要选择、剪裁音响,讲究音响素质(尤其是音响的典型性),使音响成为说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发挥增强评论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作用。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恰当处理实况音响和叙述语言、论述语言的关系,防止相互脱节、相互重复,或以音响代替必要的叙述和论述之类的现象。

为您推荐

歌剧录音剪辑

歌剧录音剪辑 : 广播文艺的形式之一。它以歌剧的录音为素材,经过系列加工、视听转化后形成的一种文艺节目形态。 50年代初期,出现了《刘胡兰》和《王秀鸾》这两部中国最早的歌剧录音剪辑。它们是把..

戏曲录音剪辑

戏曲录音剪辑 : 广播文艺的形式之一。它是以戏曲演出剧目的录音为素材,经系列加工、视听转化后形成的一种文艺节目形态。 1954年中央台制作了第一个戏曲实况录音剪辑评剧《小女婿》。这种形式满足..

电影录音剪辑

电影录音剪辑 : 广播文艺的形式之一。它是以电影的声音部分为素材,经系列加工、视听转化后形成的文艺节目形态。 1950年3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白衣战..

录音评论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 : 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评论,它面向广大听众阐述本台对有关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借以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作为新闻广播中的政论体裁,广播评论日益成为新闻节目和新闻性专题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头评论

口头评论 : 一种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广播评论形式,专指由评论员或记者自己播讲的评论或述评。评论员或记者自己播讲,意味着以个人的名义,面向听众阐述对有关事物的见解,这必然导致内容和..

录音采访

录音采访 : 记者用话筒与被采访者交谈及讲述所见所闻的采访方式,可以更好地再现采访过程和采访现场,使报道更富于现场感、可信性和感染力。一般是采访制作一次完成,也可以先录下采访时的交谈和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