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读书法

顾炎武读书法:

顾炎武治学以勤奋着称,“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

《诗》、《书》、《易》、《礼》、《春秋》等儒家的典籍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乃至《资治通鉴》等各种重要的历史着作,几乎都能背诵。尤其留心当时的现实问题,《明十三朝实录》及公文、奏议、邸报等,都是他研究现实问题的宝贵资料,一一细心研读;重要部分还亲手节录。遇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则广泛参考有关资料,穷源探本,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日知录》卷7)。提出:“今日欲革科举之弊,必先示以读书学问之法”(同上,卷16)。他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亭林文集》卷4)并采取“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就抄出了一本《资治通鉴》。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都要写成札记。就这样整整积累了30多年,然后加以整理,这就是着名的《日知录》。

在《日知录·自序》中,他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清湘军首领胡林翼(1812-1861)军中读书时曾取法顾氏。

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云:“胡文忠公林翼在军时,治经史有常课,仿顾亭林读书法。使人雒诵,己听之。日讲《通鉴》二十叶,《四子书》十叶,事繁则半之。而于《论语》尤十反不厌。又尝敦请耆儒,与之上下其议论,旁征列史,兼及时务。迨病至废食,犹于风雪中讲肄不少休。

” 参见 顾炎武读书楼 顾炎武读书 日知录

为您推荐

程端礼读书法

程端礼读书法:程端礼(1271-1345)字敬叔,浙江鄞县人。元代学者、教育家。曾任衢州路儒学教授,学宗朱熹。有《畏斋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等。元代曾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颁行各学校。明初士人读书,亦大抵奉此..

惠周惕出入读书法

惠周惕出入读书法:惠周惕,原名恕,字天龙,一字砚溪。江苏吴县人。清代学者。长于经学,是吴派经学的导源人。着有《诗说》、《砚溪诗文集》等。惠周惕幼年随父读书,并受到名师指点。曾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致信其子惠士奇,谈到..

陆九渊优游读书法

陆九渊优游读书法:陆九渊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当代学者邓拓对陆九渊读书法有一段详尽介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王安石读书法

郑燮读书法

郑燮读书法:郑燮以其超俗不群的个性和勤奋读书的心得,建立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论。其读书法的精义是:(1)以精运多。郑燮主张读书以精为本,“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板桥自序》)。他并..

陈善出入读书法

陈善出入读书法:陈善(约1147年前后在世)字子谦,一字教甫,号秋塘,南宋学者。着有《扪虱新话》。他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

阎若璩疑古读书法

阎若璩疑古读书法: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号潜邱,山西太原人,迁居江苏淮安。清代考据家。撰《古文尚书疏证》,确证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是伪作。又撰《四书释地》,校正前人关于古地名附会的错误。另有《潜邱札记》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