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行“掌中书”

香港流行“掌中书”:

80年代后期,常常可以在香港看到人们在翻看各种各样的48开本的袖珍型书籍,香港人称它是“袋袋书”或“掌中书”。

携带方便的掌中书在香港带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阅读风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新读者,被称为一种奇特的都市文化现象。如今,香港书业市场的畅销榜上,几乎成为轻、薄、短、小型的“掌中书”的天下。

香港书籍传统形式为32开本。1978年出版流行小说家亦舒的系列作品采用48开袋装形式,发行后甚受欢迎。1981年博益出版公司成立,为配合“走消闲路线”的出版方针,公司设计了48开的形式,推出后得到畅销,没几年即造成声势,近两年更每年推出约200种“掌中书”。其书内容多为现代“奇情”小说故事,且多集中于讲述白领阶级、新兴“雅皮士”(年轻的都市专业人员)、大专学生和少男少女的悲欢离合故事,还有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和鬼怪故事等。

文化界普遍认为袋装书风行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产物,它反映香港如何在浓厚的商业气氛以及东西文化荟萃的潮流影响下,做出本土式的回应。过去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大都是文化人,虽然使出版物具文化理想色彩,但却忽略了包装、行销、推广等商业技巧。

现在,典型的商业气氛影响了新一代的出版人,使他们改用企业化的经营手法。但也有有识之士为此感到忧虑,提出”护书运动”、“清洁‘书籍’运行”等口号,希望挽回文化水平普遍降低的局面。

为您推荐

“怀乡文学”的流行

出版时间:1989-10 “怀乡文学”的流行 : 在台湾又称这种文学为“回忆文学”。乡愁文学最初流行于50年代后期,后来逐渐地成为台湾文学创作中最常见的,影响广泛的文学思潮。因此,台湾评论家认为:“就题材而论,这..

现代西方最流行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教科书

现代西方最流行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教科书: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1915- )着的《经济学》。作者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权威人物。他在此书中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宏..

苏联流行“废纸换书”

苏联流行“废纸换书”:1974年开始,苏联为出卖废纸者专门出版了一系列文艺书籍,供奖售之用,以此来吸引和鼓励居民交售废纸。回收和利用废纸有着广泛意义。因为仅从1吨废纸中就可返制0.7吨的新纸,也即意味着平均可存活17棵用..

巴黎举办“流行读书潮”活动

香港流行“掌中书”

香港流行“掌中书”:80年代后期,常常可以在香港看到人们在翻看各种各样的48开本的袖珍型书籍,香港人称它是“袋袋书”或“掌中书”。携带方便的掌中书在香港带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阅读风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新读者,被称为一..

香港商务印书馆举办“阅读报告比赛”

香港商务印书馆举办“阅读报告比赛”:为推动香港中学生的读书风气,香港商务印书馆举办了第七届“1991中学生阅读报告比赛”。该届比赛分为“中文初级组”、“中文高级组”、“英文初级组”和“英文高级组”、“认识香港..

香港电台“十本好书推荐”活动

香港电台“十本好书推荐”活动:1985年起由香港电台主办的“十本好书”推荐活动与香港社会大众越来越发生密切的关系。1989年最大的社会性参与是联络各家书店,把“十本好书”展示出来,另外还发出优惠证,让听众到书店买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