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

美国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着。

中译本由林疑今据纽约格罗赛和敦拉普出版社1929年版译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树园镇。

中学毕业后当见习记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军,在意大利前线负伤。

战后在巴黎刻苦练习写作,逐渐形成自己精炼含蓄的语言风格。20年代末回国,定居佛罗里达州。

此后曾多次以记者身份赴世界各地采访游历。1960年健康状况恶化,不堪忍受,于1961年7月2日在爱达荷州寓所自杀。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代表作家,1953年获普立彻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永别了,武器》旧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迷惘的一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写于1929年。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描写美国青年亨利在战争中的经历及其性格变化,较广泛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反战情绪。

主人公亨利·腓特力在意大利学习建筑,受意大利当局和美国总统宣传的蛊惑,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意军医疗队当中尉,但他根本不明白为何而战。在医院,亨利与英国护士卡萨玲·巴克莱相爱,期望战后组成美好的家庭。在意军大撤退中,亨利被当作逃兵逮捕。伺机逃脱后,找到巴克莱,一起逃亡到瑞士,度过一段愉快平静的生活。

不料巴克莱死于难产,将亨利孤零零地遗弃在人间。亨利是海明威着力刻划的“迷惘的一代”的典型形象,他的经历始终在战争的阴影笼罩之下。

小说深刻地指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使人们丧失了赖以生存的信仰,是造成“迷惘的一代”精神悲剧的社会根源,突出了作品强调战争不仅摧残了人的幸福,也使人感到世界上无幸福可言的反战主题。海明威看到了帝国主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深重灾难,但未能正确认识战争的本质和原因,因而在作品中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深恶痛绝,又流露了消极的悲观主义情绪。

为您推荐

《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副名:海明威作品集。[美]海明威着。汤永宽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2月版。38.6万字。收入《永别了,武器》(汤永宽译)、《杀手》(董衡巽译)、《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鹿金译)、《乞力马扎..

永别了,武器 [美国]海明威

出版时间:2010-02 永别了,武器 [美国]海明威 : 【作品提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亨利中尉在意大利军队中服役。他在后方结识了英国护士凯瑟琳。不久,亨利奉命上前线,被炮火击伤,从野战医院转到米兰的一家..

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美国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着。中译本由林疑今据纽约格罗赛和敦拉普出版社1929年版译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树园镇。中学毕业后..

《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长篇小说。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作于 1929 年,旧译《战地春梦》。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主人公美国青年亨利,在意大利救护队担任上尉,认识了美国护士凯瑟琳,彼此相爱,约定战后建立..

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

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 : 即“特拉特洛尔科条约”。1967年2月14日,21个拉丁美洲国家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特拉特洛尔科区签署。1969年5月起生效。该条约包括序言、31项条文和两项附加议定书。条..

禁止化学武器国际大会

禁止化学武器国际大会 : 1989年1月7日至11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14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大会,其中80个国家的外交部长亲自与会。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仅为一个类别的武器而由联合国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