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唐君毅(1909-1978)着。

香港正中书局1953年出版。唐氏系四川宜宾人。

1932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曾任教职于该校。1949年移居香港,与钱穆等创办新亚书院。1963年新亚书院并入香港中文大学,被聘为哲学系讲座教授,并被选为该校首任文学院院长。1974年退休,继续担任新亚研究所所长。

1978年病逝于香港。着有《人生之体验》、《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人文精神之重建》、《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等。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是其论中国文化着作中最重要的一种。全书共17章。

以中西文化的不同为背景,凸现中国文化的面目。对于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人生意趣、文艺境界、人格精神、宗教智慧,引申中国哲学的智慧,一一加以解剖。

在书中,着者认为中国文化精神的神髓,“唯在充量的依内在于人的仁心,以超越的涵盖自然与人生,并普遍化此仁心,以观自然与人生,兼实现之于自然与人生而成人文”(《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自序》)。最后三章,则专论中西文化的异同和融合问题,并提出了解除百年来中西文化纠结的办法和建设未来中国文化的设想。其《中国哲学原论》共六卷,《导论篇》一卷,香港人生出版社1966年出版;《原性篇》一卷,新亚研究所1968年出版;《原道篇》三卷,新亚研究所1973年出版;《原教篇》一卷,新亚研究所1975年出版。该书是一部大型中国哲学史论着。《导论篇》以名辞与问题为中心,通论中国哲学。《原性篇》继后,专门通论中国哲学史上有关人性的思想。

《原道篇》则继后专门就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范畴——“道”加以论述。《原教篇》是《原道篇》的继篇,论述由北宋儒到清儒的道和儒学的发展。该书以哲学范畴和问题为中心论述中国哲学,突破了冯友兰以来以人物为中心论述中国哲学史的模式。

其《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台湾学生书局1977年出版)是着者最重要的一部哲学着作。全书分上下册(上册18章,下册14章)。该书从心本体论出发,认为心灵有横观、顺观、纵观三意向或三道路,对应于客观境、主观境、超主客境不同的体、相、用,从而开出三三九境。

依次为万物散殊境、依类成化境、功能序运境、感觉互摄境、观照凌虚境、道德实践境、归向一神境、我法二空境、天德流行境。本书一方面“明体达用”,从心灵活动的不同度向、秩序和层位去说明九境的形成;另一方面又“即用明体”,从九境的流行发用中去证心本体的存在。全书所涉及的哲学问题甚多,其中征引中西印三系思想家的论点甚详。

具有综摄中西古今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特点。

港台学者认为是现代的判教之作。此书是着者一生学问思想的总结,是他思想体系的最后完成,把中国古代儒家的心性之学发展到现代的阶段。

研读此书,可以了解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点。

为您推荐

《夏目漱石与中国文化》

《夏目漱石与中国文化》:吴鲁鄂着。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日文版。8.5万字。分4章:一、夏目漱石与中国古代文学;二、老庄思想的接受者夏目漱石;三、夏目漱石的思想与老子的“道”;四、夏目漱石的思想与庄子的“逍遥游”。..

文化人类学

出版时间:1993-09 文化人类学 : 美国恩伯(Carol R. Ember—Melvin Embers)夫妇合著。由美国普林蒂斯·霍尔出版公司(Prentice Hall Inc)出版,到1985年已出至第4版。本书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一部文化人类学专著。文..

社会学与音乐文化

出版时间:1993-09 社会学与音乐文化 : 苏联索哈尔(A. Coxop,1924~1977)著,1980年由《苏联作曲家》协会列宁格勒分会(Ленинград《Советскний Композитор》Ленинградско..

论艺术的精神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余秋雨着。知识出版社1992年3月版。23.4万字。由4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以《道士塔》、《莫高窟》、《柳侯祠》等篇为代表,通过对华夏大地现存古迹的考察,表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文人多难命运的深沉探寻;二..

《世纪风铃——文化人素描》

《世纪风铃——文化人素描》:吴方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7月版。14.6万字。收文23篇,叙写的人物有弘一大师、王国维、蔡元培、章太炎、谭嗣同、梁启超、严复、刘半农、周作人、朱自清、丰子恺、梁实秋、赵元任、曹聚仁..

符号·神话·文化

符号·神话·文化 : 文化哲学思想著作。恩·卡西尔原著,美国D.P.维仑编辑,耶鲁大学1979年出版。中译本李小兵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出版。恩·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国哲学家,符号论哲学思想的创始人。..